厉害了! 华为商城一度崩溃! 9月23日晚,全新问界M7的售价刚在鸿蒙智行秋季发布会上公布,华为商城就瞬间陷入瘫痪,不少用户刷新十几次都无法加载订单页面。 这场持续十几分钟的技术“小插曲”,远比冰冷的数字更能说明市场热度。 当晚登场的尚界H5与全新问界M7,一款以15.98万起的价格将高阶智驾拉进主流市场,一款带着超23万小订冲击中高端区间,看似风光的订单背后,藏着鸿蒙智行多品牌合作模式的深层逻辑,也暴露了渠道与产能的现实挑战。 尚界H5能成为爆款种子选手,本质是上汽与华为的“强强联手”结出的果实。这款定位中型SUV的车型,车身尺寸和内部空间都达到了这个价位的主流水准,增程版能一口气跑上千公里,纯电版日常通勤一周充一次电也够用。 最让消费者眼前一亮的是它的智驾配置,192线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配齐,还搭载了能实现全国无图领航的HUAWEI ADS 4系统,要知道这套配置此前大多出现在30万以上的车型里。 能做到这点,离不开上汽的成本控制能力和制造功底。上汽集团总裁贾健旭早前就说过,为了合作专门组建了5000人团队,还投入60亿建超级工厂,把70年的造车经验都拿了出来,才让华为的智能技术能以低价落地。 市场的反馈很直接,从8月25日开启预售到上市,尚界H5的小订量突破16万,其中七成都是第一次关注鸿蒙智行的新用户。 这背后是15至20万元市场的巨大潜力,这个价位段占了去年国内乘用车销量的五分之一,是所有品牌都想抢占的高地。 鸿蒙智行用“低价高配”的策略撕开了口子,但也给行业带来了新冲击。 网友发现,比亚迪、吉利等品牌近期都在加快智驾技术下放,原本只在高端车型上出现的配置,慢慢成了主流价位的“标配”,普通消费者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全新问界M7的登场则带着几分“背水一战”的意味。作为曾经月销3万的明星车型,它今年前7个月累计只卖了4.2万辆,主要是因为太久没更新,被理想L6、特斯拉Model Y这些竞品抢了市场。 这次换代花了三年和40亿打造,不仅外观内饰全面升级,还新增了纯电版本,续航能超过700公里,显然是想重新夺回市场份额。 不过起售价涨了3万,这事儿引发了不少讨论。有老车主觉得还好,毕竟有4万的增换购减免,但新用户就有些犹豫,有网友吐槽“涨价可以,但副驾大屏没了,智驾还要额外花钱选装,诚意不够”。 好在订单数据还算好看,截至9月22日小订超23万,只是这份热度能不能转化成实际销量,还要看后续交付和用户口碑。 两款车的火爆,其实是鸿蒙智行“五界”布局的缩影。现在它旗下有赛力斯负责的问界、奇瑞的智界、上汽的尚界等五个品牌,覆盖了从15万到100万的价格区间。 这种多车企合作的模式好处很明显,能快速补齐产品矩阵,比如上汽擅长走量车型的制造,赛力斯在中高端市场有经验,华为只需要输出技术和品牌。 但问题也不少,最关键的就是品控和协调。之前智界和奇瑞合作时,就因为磨合问题导致车型交付延迟,现在多个品牌同时发力,不同工厂的生产标准能不能统一,成了必须解决的问题。 要是尚界的做工和问界差太多,很容易影响消费者对整个鸿蒙智行生态的信任。 渠道问题也随着销量增长逐渐凸显。以前鸿蒙智行的车型都靠华为门店销售,随着品牌越来越多,不同车型挤在一个店里,不仅销售顾不过来,消费者也容易混淆。 今年5月开始,智界、尚界就陆续启动了独立渠道的招商,打算建自己的专属门店。这本来是好事,能让品牌定位更清晰,但对经销商来说压力不小。 有经销商透露,建一个独立门店要投入不少钱,而且华为对门店位置、面积要求很高,小地方的经销商根本扛不住。要是渠道只覆盖一二线城市,尚界H5想在下沉市场走量就会很困难。 产能更是眼下最紧迫的考验。两款车加起来小订超39万,但鸿蒙智行的产能还在爬坡。负责生产尊界的江淮工厂,9月才刚开始冲刺月产3000台的目标,年底也才计划做到4000台。 尚界虽然有上汽撑着,但16万的订单要在1到4周内交付,压力可想而知。 行业里这样的例子太多了,订单看着火爆,一旦交付延迟,退订的人就会变多,还会砸了口碑。鸿蒙智行要是不能尽快协调好各个合作工厂的产能,很可能会浪费这次的市场热度。 从8月销量看,鸿蒙智行卖了约4.6万辆,前8个月累计近29.6万辆,距离48.8万的全年目标还有不小差距。 尚界H5和全新问界M7作为走量主力,能不能扛起销量大旗,还要看后续的产能释放和渠道铺设。毕竟新能源市场竞争太激烈,零跑、小鹏都在盯着前三的位置,稍微慢一步就可能被甩开。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来评论区聊聊。 参考资料: 华为商城一度崩溃!全新问界M7、尚界H5两款走量车型入市 鸿蒙智行将冲击更高销量 2025-09-23 21:51·每日经济新闻
试驾了尚界H5,说下整体感受吧:1、价格可以妥协,但安全和智能绝不容让步。尚界H
【1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