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益阳张家塞乡的街头,最近少了一道熟悉的身影。那个总戴着大檐帽、笑呵呵帮街坊搬桌椅的“罗队长”,再也不会提着塑料袋给新人送喜糖了。六旬的罗几,这个靠吃百家饭长大、被村民称为“守村人”的老人,因一场车祸永远离开了人世。 罗几的故事像部老电影。自幼父母双亡,智商停留在五六岁,他却活成了整条街的“开心果”。谁家办红白事,他准是第一个到场搭把手;哪家孩子哭闹,他变戏法似的从兜里摸出颗糖。村民们说,他总把“谢谢”挂在嘴边,哪怕只是递给他一碗热粥。这些年,短视频博主们慕名而来,举着手机拍他帮人洗菜的背影,拍他蹲在田埂上啃馒头的憨样。他没账号,却成了全网最特别的“网红”——一个用纯粹善意打动人心的老人。 可命运偏要跟这样的好人过不去。9月20日晚,罗几像往常一样在村道溜达,一辆车从身后冲来,把他撞倒在地。更让人心碎的是,直到第二天清晨,路过的村民才发现奄奄一息的他。耽搁的这一夜,让本有机会获救的生命,最终在9月22日清晨戛然而止。 这场悲剧,撕开了两个刺眼的现实。第一是交通安全的漏洞,肇事司机撞人后逃离,若非监控缺失或心存侥幸,怎会拖到次日才被发现?第二是人情的凉薄,罗几生前被博主当“流量素材”,死后却有亲戚急着撇清关系,说他“不过是个傻子”。可那些拍视频的人,有几个真正关心过他漏风的瓦房?又有几个在他住院时,去病房看过一眼? 但更该被追问的,是我们对“弱者”的态度。罗几这样的“守村人”,每个村子几乎都有——他们智力有缺陷,却比多数人更懂感恩;他们活得艰难,却总把最好的留给别人。可我们是怎么对待他们的?有人当面笑他“傻”,背后却用他的故事赚流量;有人嘴上夸他“善良”,却在他需要帮助时躲得远远的。直到悲剧发生,才有人跳出来说“他是英雄”。 罗几的离开,不该只是条热点新闻。它该是一面镜子,照出我们对生命的敬畏有多浅,对善意的珍惜有多薄。那个总把“谢谢”挂嘴边的老人走了,但我们可以替他活成一道光:下次遇到需要帮助的人,别急着拍视频,先伸把手;下次看到弱势群体,别嘲笑他们的“傻”,多给点耐心。 此刻,罗几的瓦房前,摆满了村民送的菊花。那些他帮过的人,蹲在门口抹眼泪。他们说,以后再没人会大清早敲窗喊“吃早饭咯”,也没人会偷偷把喜糖塞进孩子书包。可我想,罗几如果还在,大概会咧着嘴笑:“哭啥,我这一辈子,值了。” 你觉得,我们该如何对待身边的“罗几们”?是继续消费他们的故事,还是真正把他们当家人?评论区聊聊吧,别让善意,只留在键盘上。 (案例来源:极目新闻)
“看哭了!”9月9日,湖南邵阳,一52岁男子连续开车670公里,从东莞赶回湖南老
【10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