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德莱恩,再见了!欧盟再次出手,必须换人 9月23日消息,欧洲议会的极右翼党团与左翼党团几乎同时提交了对冯德莱恩及其领导的欧盟委员会的不信任动议,计划在10月的全体会议上投票决定其去留。 动议提出的时间点正值冯德莱恩发表其年度盟情咨文之际,演讲现场倒彩连连,冯德莱恩现在的处境,已经难到了 “墙倒众人推” 的地步。 这已经不是冯德莱恩第一次面临 “逼宫” 了。 2021 年因为新冠疫苗采购混乱,她被议员们追问得哑口无言,当时就有小党团提过不信任提案;2022 年能源危机最严重的时候,德国、奥地利的议员又因为天然气价格飙涨骂她 “跟着美国瞎折腾”,但那几次都只是 “小打小闹”,没成气候。 可这次不一样,极右翼和左翼,这两个在欧盟政坛上几乎是 “死对头” 的阵营,居然能达成一致。 这说明不管是主张 “保守” 还是 “激进”,大家都觉得现在的欧盟委员会 “烂透了”,必须换人才能止损。 为啥大家对冯德莱恩的意见这么大?最核心的就是三点:把欧盟搞成了 “官僚机器”,外交上 “一根筋”,经济上 “越管越乱”。 先说说“官僚机器”。 以前欧盟企业要办个项目,找一两个部门就能搞定,现在倒好,光审批流程就有十几步,从环保评估到劳工权益审查,再到成员国利益协调,一圈跑下来最少得半年。 欧盟委员会还在不停扩招,2023 年员工数量比冯德莱恩上台时多了 20%,可办事效率反而降了。 再看外交上的 “一根筋”。 冯德莱恩上台后,几乎是跟着美国的节奏走,对俄罗斯的制裁一轮比一轮严,对乌克兰的援助一笔接一笔,可她偏偏忘了,欧盟 27 个成员国不是 “一条心”。 匈牙利、斯洛伐克这些国家,本来和俄罗斯的天然气贸易就密切,制裁一搞,本国天然气价格涨了 3 倍,老百姓冬天取暖都成问题,他们多次要求暂停部分制裁,可冯德莱恩根本不听,还说 “对俄妥协就是对欧盟价值观的背叛”。 对中国呢?更是摇摆不定,一会儿说要 “和中国搞经贸合作”,一会儿又跟着美国搞 “对华技术限制”,结果欧洲的光伏企业丢了中国市场,汽车厂商也被比亚迪、蔚来抢了份额,不少企业老板跑到欧盟总部抗议,说她 “不懂经济还瞎指挥”。 最让欧洲人受不了的,还是经济上的 “越管越乱”。 自从跟着美国对俄制裁后,欧洲的能源危机就没断过,2022 年冬天,德国有近 20% 的中小企业因为能源成本太高倒闭,法国的钢铁厂不得不搬到美国德州去; 到了 2023 年,通胀率又居高不下,欧洲央行加息加了十几次,老百姓买面包、加油的钱还是越来越多。 本来欧洲的制造业在全球挺有优势,结果因为冯德莱恩的政策,把自己的 “饭碗” 都快砸了。 有数据显示,2024 年上半年,欧洲工业外流规模比去年多了 40%,不少企业都跑到中国、东南亚去了。 不过话说回来,欧盟现在本身就不好管,27 个成员国,东边和西边的利益不一样,北边和南边的诉求也不同。 比如德国、法国想通过对乌援助彰显欧盟的国际地位,匈牙利、保加利亚却担心 “援助太多拖垮自己经济”; 西欧国家想和中国搞技术竞争,东欧国家却靠着中国的基建项目赚了不少钱。 冯德莱恩夹在中间,想把这些矛盾都摆平,其实挺难的。 她推行的政策,比如加强欧盟一体化、应对气候变化,初衷是好的,但有时候太急功近利,没考虑到成员国的实际情况,结果好心办了坏事。 现在距离 10 月的投票还有不到一个月,冯德莱恩能不能保住职位还不好说。 有欧洲议会的内部消息说,现在支持不信任动议的议员已经超过了 40%,要是中间派再倒戈,她大概率就得走人了。 不过就算冯德莱恩下台,新的欧盟委员会也得面对一堆烂摊子:能源危机没解决,内部分歧还在,对华政策也没个准谱。
快迅,快迅。欧盟突然宣布了! 9月23日,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和美国总统特
【1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