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当了两回总统,终于发现一个问题,只要不跟中国对着干,美国就还是超级大国。 贸易战从2018年3月拉开帷幕,特朗普签行政令,对进口钢铝加25%关税,几个月后瞄准中国,首批340亿商品挨25%美元。 中国反手就对美国大豆、猪肉下手。特朗普本想用这招缩小贸易逆差,推动工厂回流美国。 2018到2024年,美国对华逆差没少多少,2024年还达2950亿,占GDP1%。关税战打到2025年第二任期,税率一路飙,从10%基准到对中国特定商品145%,甚至有些产品245%。 美国消费者成了头号受害者。高盛数据说,2019年关税商品价格涨得比非关税品快,消费者信心指数直线下滑。 超市里的洗衣机、鞋子、玩具,全都贵了20%以上,中低收入家庭月开支多掏几十美元。美联储报告,2019年CPI升1.8%,部分就归咎关税。 制造业也没见回流,相反,中国加速升级,5G、AI、新能源领域突破不断。苹果、特斯拉离不开中国供应链,高管们游说国会减税,因为iPhone组装线在东莞,特斯拉上海厂产能翻倍。 特朗普以为中国离不开美国大豆、小麦、玉米。可中国一转头,就找巴西、阿根廷买,2018年美国大豆对华出口跌到2017年的四分之一。 艾奥瓦农民的仓库堆满粮食,政府补贴230亿,2025年又破纪录。可这钱杯水车薪,农民们直说撑不住。 中国在美国贸易总额占比从15.7%降到10.9%,美国在中国也从13.7%掉到11.2%。贸易战没压住中国,反而刺激它分散供应链,开拓新市场。 特朗普不死心,在2025年4月2日签令,对全球伙伴加对等关税,中国先挨34%,8日升到84%,11日到145%。中国报复,4月10日对美商品加84%。 可这轮升级,没带来预期效果。美国财政部说,到2025年底,关税收入或达3000亿,但代价是通胀压力大增。汽车业尤其遭殃,电动车价格涨,消费者投诉不断。 这政策试图限中国在供应链角色,但转运国如越南、柬埔寨也中枪,中国绕道避税的路子堵不住。 比尔·克林顿早看透这点。2025年9月5日,他在华盛顿邮报专访里直言,中国崛起是人类史上最大规模现代化进程,他预言中国终将超过美经济体量。 克林顿说,美国过去犯错,以为政策能改中国,现在后悔没早点认清。78岁的他语气平静,承认全球化让中国占便宜,美国对抗只会自损。 他还希望中国超美后,手下留情,别太为难老美。这话戳中要害,特朗普第一任期没听进去,第二任期还想硬来。 特朗普想拉盟友下水,2019年G7北海道峰会,他就劝日本、加拿大跟进加税。可日本摇头,汽车厂依赖中国零部件,加拿大农产品80%卖中国。 德国大众武汉厂年产百万辆,法国酒庄红酒中国销量四成,加税等于自断财路。2025年,特朗普在社交上喊G7、北约对中国加50%到100%关税,理由是中国买俄石油。 可日本公开不同意,欧盟国家集体反对,说这违反贸易规则,还会冲击欧洲经济复苏。 G7各国顾虑重重。日本新能源、电子供应链离不开中国,加拿大温哥华的猪肉、木材出口全指望上海市场。 英国脱欧后,更靠中国投资拉动。北约本是军事联盟,特朗普想把经济安全和军事挂钩。斯托尔滕贝格回应,联盟专注防御,不卷入贸易。 欧洲正为俄乌能源压力头疼,不愿再添乱。2025年7月北约峰会,特朗普又提制裁中国,欧盟峰会也没推第18轮对俄制裁,美欧贸易摩擦反而加剧。 盟友的冷淡,让特朗普的孤立中国计划泡汤。欧盟对加税持谨慎,经济复苏慢,制造业、能源、消费都扛不住额外成本。德国汽车、意大利奢侈品高度依赖全球市场,特别是中国。 G7没统一,日本、加拿大有自家小九九。北约成员国认为,绑军事和经济,会弱化团结,还让欧洲风险更大。特朗普的单边主义,让伙伴们多几分戒心。 结果,他的关税联盟建不起来,美国只能单干。
2025年9月23日,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联合国大会上,第二次提到了中国,他声称:“
【77评论】【5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