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美国白宫突然宣布,医生、住院医师可能不用交那笔十万刀的H-1B天价门

糖心萌喵 2025-09-23 16:41:07

9月22日,美国白宫突然宣布,医生、住院医师可能不用交那笔十万刀的H-1B天价门票。 这消息一出来,医疗圈里紧绷的神经才算松了半口气,但仔细琢磨琢磨,又觉得这口气松得有点悬。 事情得往回倒三天看。三天前,特朗普那边大笔一挥,直接改了规矩。以前企业给外籍员工办签证,费用也就几千美金,现在硬生生给拉到十万。当时他还放了话,舍不得花这钱,那就雇美国人。这话听着硬气,可落地的时候,最先慌神的不是别的行业,是医院。 硅谷那边反应快,连夜就喊着让外籍员工先回家避避风头,毕竟十万刀一个签证,再有钱的公司也得掂量掂量成本。 可医院不一样,外籍医生占了不小的比例,尤其是急诊、重症这些缺人的科室,好多岗位都指着他们撑着。 真要是因为这十万块签证费,让外国医生集体跑路,急诊室的夜班谁来守?重症监护室的病人谁来管?这些问题摆在面前,白宫才后知后觉补了一句,说白衣天使可以豁免这笔费用。 但问题就出在“豁免”这俩字上。文件里没写清楚到底怎么免,也没说能免多少人,更没提申请豁免需要走什么流程。全都是模糊的说法,连个具体标准都没有,搞得医院负责人和外籍医生们只能对着文件瞎猜。 有人猜是不是只有临床一线的医生能豁免,科研岗的算不算?有人猜是不是得工作满多少年才能申请,刚入职的住院医师有没有资格?这些疑问悬在那儿,没个准信,谁心里都没底。 要知道,美国医疗系统早就离不开外籍医生了。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医院,还有大城市里忙碌的急诊科室,外籍医生几乎是撑起半边天的存在。 以前办H-1B签证,虽然也有流程上的麻烦,但费用还在可承受范围里,企业咬咬牙也就办了。 现在一下子涨到十万,相当于给每个外籍医生的入职门槛上,加了一道重金锁。要是没有明确的豁免政策,医院要么就得硬扛这笔成本,要么就只能眼睁睁看着手里的人才流失。 可白宫现在给的这个“豁免承诺”,更像是一张没填金额的空头支票。没有细则,没有时间表,甚至连负责审批的部门都没明确。 医院负责人想提前准备材料都不知道从哪儿下手,外籍医生更是心里打鼓,不知道自己算不算“被豁免”的范围。有人已经开始悄悄联系其他国家的医院,万一这边政策落不了地,总得给自己留条后路。 再看看特朗普当初提涨价的理由,说是为了让企业多雇美国人。可现实是,美国本土培养的医生数量,根本填不满医疗系统的缺口。 尤其是基层医疗和急诊领域,常年都在缺人。外籍医生不仅填补了这些缺口,还承担了大量高强度的工作。 现在用天价签证费把他们往外推,最后受影响的还是普通民众——急诊排队时间变长,重症床位更紧张,偏远地区的人看病更难。 白宫现在补的这个豁免口子,更像是察觉到了政策漏洞后的临时补救。可这种“先出问题再补丁”的做法,只会让行业更混乱。 医院不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规划招聘,外籍医生不知道该不该继续留在这边,连负责签证办理的机构都没个明确指引。明明是关系到民生的大事,却搞得这么仓促潦草,连最基本的细则都没理顺就往外说。 更有意思的是,硅谷和医疗圈的反应对比特别明显。硅谷能连夜让员工回家,大不了先暂停外籍招聘,等风头过了再说。可医院不行,病人每天都要看病,急诊每天都要接诊,根本等不起。外籍医生要是真走了,岗位空缺马上就会显现出来,到时候总不能让病人等着政策落地再治病。 说到底,这个签证费涨价又豁免的事儿,从头到尾都透着一股仓促和随意。先是一拍脑袋把费用涨到天价,没考虑医疗行业的特殊情况;等发现问题了,又随便丢个“豁免”的说法出来,却不给具体执行方案。最后折腾的,还是那些在一线救死扶伤的医生,还有等着看病的普通民众。要是再这么拖下去,恐怕不等政策落地,医疗系统的人才流失潮就该先来了。

0 阅读:34

猜你喜欢

糖心萌喵

糖心萌喵

糖心萌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