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说过:“中国不缺我毛泽东一个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上不检点,随随便便

寒烟锁重 2025-09-23 16:10:38

毛主席说过:“中国不缺我毛泽东一个人吃的花的。可是,我要是生活上不检点,随随便便吃了拿了,那些部长们、省长们、市长们、县长们都可以了,那这个国家还怎么治理呢?”。毛主席高瞻远瞩,总览全局,睿智的头脑,深邃的目光,犀利而炯炯有神! (参考资料:人民网——人民论坛:不虑于微终成患) 有一次中秋,毛泽东到长沙调研工作,兴之所至到湘江击水,晚上就在江边和当地领导聚餐,桌上只摆着四道菜,外加一个例汤,以及餐后甜点一盒月饼。 当地领导觉得,大过节的让主席就吃这几道菜太寒碜了,便私底下找到随行的厨师,让多加几道菜,结果厨师说,这是毛泽东定下的铁规矩,啥时候都不能改。毛泽东带头践行党员干部的清廉之风,比喊多少宣传口号都深入人心。 老一辈革命家都是从苦日子过来的,亲身体会到好生活来之不易,所以格外珍惜。毛泽东的日常饮食比刚才故事里的还要简单,都说一日三餐,但他常常一天只吃两顿饭,菜品最多时才4道。 其实毛泽东胃口不小,但一工作起来他就忘记了饥饿,真正是“废寝忘食”,有时需要办理的事情太多,他甚至连一天两顿都省了,神奇的是也没感觉多饿,可见人专注起来真是可怕。 实在饿极了,他就胡乱吃点干粮点心,也不会特别要求,身边有什么吃什么,一般都是些芋头、饼干之类的。这样也就罢了,营养总得跟上吧,但遇到1960年经济困难期,毛泽东直接立下命令,不许给自己准备肉和蛋,连粮食也必须按克计算。 他的意思很明确,老百姓都在挨饿,我必须跟他们共进退。他做这些事不是唱高调立人设,是身体力行真正做到了,这一年里,他有7个月都过着和尚的生活,愣是没沾一点荤腥。 挨过饿的人应该清楚,长期缺乏营养会导致身体浮肿,毛泽东不是神仙,几个月后他的身体就像吹气球一样肿胀起来,一脸病容。但他依然坚持自己立下的规定,他说,国家困难,肉蛋要运出去换机器,我有口饭吃就行了。 说出来你可能不信,毛泽东对自己简直“抠门”到了极致,吃饭的时候难免有米粒掉到桌上,他一定要全部捡起来吃掉,绝不浪费一颗。他的衣服也是烂了又补,上面全是缝补的痕迹,洗脸毛巾上竟然有50多个补丁,放在现在有几人能做到呢? 在苏区工作的时候,因为物资紧缺,按规定每人可以点三根灯芯,但毛泽东对自己的要求更严格,把灯芯缩减到一根。就是在这样昏暗的灯光下,他写出了著名的《井冈山的斗争》等著作,影响了几代人。 毛泽东有个特点,他把生活和工作区分得非常清楚,从没仗着自己主席的身份搞什么特殊待遇,日常开支全部从工资里出,没用国家一分钱。困难时期,开会时干部要支付茶水费,毛泽东跟大家一样掏钱。 遇到出差,毛泽东总是自带生活用品,甚至连牙签、火柴都是自费。后来研究者在毛泽东的随身物品中发现了一个账本,记录了他的日常开支,其中竟然还有洗衣服的费用。 可以说当年的中央领导,生活的节俭程度远超我们的想象。比如一次,陈云接待了几个来汇报工作的领导,完事后几人要送给他一些特产,其实就是两盒葡萄,但陈云态度很坚决,必须拿走。 他也知道这是对方的好意,但这个头不能开,现在能收吃的,保不准以后有人有样学样,金的银的就上门了。 领导苦口婆心说了半天,不是送礼,就是请陈云尝尝。陈云转念一想便说:我们都说“十全十美”吉利,那我就吃十颗,其余的你们带走吧。一个这样大的领导,竟谨慎自律到如此地步,不得不让人钦佩。 老革命徐特立也是如此,建国后条件改善,但他还是坚持着艰苦朴素的习惯,看着窗户上挂着的窗帘,他心疼这样好的布料浪费了,便主动要求更换。 习仲勋也是,不仅自己节俭,对子女和家人也是如此要求。有时候小孩子吃饭,桌上掉下米粒和馒头渣,他一定要求全部吃干净才能下桌,甚至盘子里的残羹剩菜,也必须用馒头吸干吃尽,一点不能浪费。 习家有个传统,小孩子不做新衣服,全部捡别人穿过的旧衣服,在机关大院里大家都有个默契,不管认识不认识,只要看哪个孩子穿得最朴素,一定是习仲勋家的。 共产党之所以能得天下,就是靠着这些品质得到老百姓的爱戴。40年代的时候,华侨陈嘉庚回国,看到国民党军官们一水的高档呢子风衣,蒋介石为了收买人心,大笔一挥批了8万块的招待费,山珍海味款待陈嘉庚。 后来陈嘉庚又到延安,情况简直天差地别,就连毛泽东等大领导都是一身补丁的旧衣服,吃的也是咸菜辣椒。没有美酒佳肴,却让陈嘉庚终身难忘,内心的天平自然倾向了共产党。 很多事都是从细节见品格,这一点,毛泽东等中央领导人很早就意识到了。

0 阅读:36

猜你喜欢

寒烟锁重

寒烟锁重

缘起,我在人群中看到了你, 缘灭,我看到了你在人群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