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色列宣布 以色列不会参加安理会定于9月23日举行的巴以问题高级别会议。给出的理由很简单:会议当天是犹太节日,以色列之前请求重新安排时间,但是安理会没答应,所以他们选择不来了。 这事儿可不只是“请假”那么简单。大家都知道,现在巴以局势剑拔弩张,安理会这次会议就是为了讨论这个问题。结果主角之一的以色列说不来了,这多少有点不重视会议了。 犹太节日确实值得尊重,但选择在冲突持续升级的紧要关头缺席高级别对话,难免让人质疑以色列对和平进程的真正态度。这已经不是简单的日程冲突,更像是一种外交姿态。 就在以色列决定不参会的同时,国际社会正掀起新一轮承认巴勒斯坦国的浪潮。法国、比利时等欧洲国家接连表态,短短两天内就有十个国家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联合国193个会员国中,已有157国站在了巴勒斯坦一边。 安理会五常中只剩下美国还未承认巴勒斯坦国。这种外交孤立局面似乎让以色列更加坚定地走自己的路。内塔尼亚胡公开表示,以色列的目标“不仅限于加沙”,这番表态与缺席安理会会议的行为形成呼应。 以色列常驻联合国代表达农甚至直言“‘两国方案’没有了”。这种直接否定国际社会长期共识的言论,彻底暴露了以色列政府当前的外交方向。拒绝参会不是技术性问题,而是政治选择。 与此同时,加沙地面的军事行动仍在加剧。以军称正在扩大作战范围,进入加沙城与当地武装人员交战。冲突的残酷性从未减弱,和平的呼声似乎总是迟到。 缺席会议的背后,是以色列对多边主义机制的不信任感在加深。他们更倾向于双边关系,特别是与美国保持紧密同盟。这种选择使得安理会等国际调解平台的作用被进一步削弱。 国际社会对以色列的耐心正在消磨。就连传统盟友也开始转向,西方世界内部对以色列政策的共识裂痕正在加大。以色列在军事上可能占据优势,但在外交舞台上正逐渐失去朋友。 分析认为,这次联合国大会可能成为一个标志性转折点。多国承认巴勒斯坦国的大背景之下,巴以问题可能会转向多边调解框架。以色列的缺席恰恰凸显了这种转变的紧迫性。 选择在犹太节日不参会是以色列的权利,但放弃对话机会的代价最终要由冲突地区的平民承担。加沙城废墟中传来的呼救声,比任何外交辞令都更值得国际社会关注。 这场外交风波折射出巴以和平进程的深层次困境。当一方选择离开谈判桌,和平的希望只能被无限期推迟。国际社会的集体意志能否扭转这一趋势,还需要更多观察。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快报快报!巴基斯坦宣布了!巴基斯坦情报局局长严肃的说:若有任何势力敢触碰
【26评论】【3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