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诚意对待中国,用实力放倒美国!!德国政客魏德尔:如果有人问我,中国对欧洲有没有威胁?从我的认知来看,你不去惹恼他,那就是没事。 “德国人终于说了大实话!” 在这个中美博弈愈发激烈的世界里,一位德国政客冷不丁扔出一句话,直接点燃了整个欧洲舆论场。 “中国不是威胁,美国才是问题。”德国选择党联合主席魏德尔在接受采访时这样直言不讳。 这番言论不仅打破了西方政治圈那层“政治正确”的外壳,也让欧洲人开始重新审视他们在中美之间的真实处境。 魏德尔的这番话不光是情绪宣泄,更像是对欧洲战略方向的一次“劈叉式”重构。对中国要讲诚意,不惹事;对美国,要靠实力说话,不能再被牵着鼻子走。 很多欧洲人还没意识到,他们正在被美国“割韭菜”,看看《通胀削减法案》带来的后果就知道了,800多亿欧元的工业投资一夜蒸发,全被美国吸走。 法国企业、德国制造商、意大利供应商都在叫苦连天,可美国一脸无辜:“你们愿意来的嘛。” 魏德尔看得很清楚:这种不对称的“盟友关系”继续下去,欧洲迟早连裤子都保不住。她不是在唱反调,而是在提醒欧洲:你再不拿出点自己的实力,就只能当美国的“陪跑员”。 这不是危言耸听。欧洲想技术自主,想军事独立,想经济韧性。哪一样不是被美国“掐着脖子”?欧盟搞了个430亿欧元的《芯片法案》,就是要给自己“补血”。 可在人工智能、半导体、新能源这场全球竞赛中,光靠砸钱远远不够,还得有战略判断力。 魏德尔的“中国观”更是让西方媒体“破防”,她说得很直白:中国有它自己的发展逻辑和历史记忆,你不去挑衅它,它也不会找你麻烦。 这听上去是不是很合理?可惜,很多欧洲政客至今还停留在冷战思维当中:非黑即白,非敌即友。 但现实早就变了,德国大众汽车2023年在中国卖了全球42%的车,这说明什么?说明只要你尊重市场规则,中国不会亏待你。这不是“投降”,这是做生意。 谁还记得几年前德国政客口口声声说要“减少对华依赖”?结果呢?到现在,新能源、汽车、电池、光伏,哪一个能离得开中国? 魏德尔提到,中国发展模式的“独特性”必须被承认。这才是诚意的第一步,欧洲不需要跟着美国在亚太“刷存在感”,更不该用意识形态去评判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合格”。 她的这番话,在欧洲政坛可能还显得“另类”,但在经济界,早就是共识。 这两年,欧洲不少政客喜欢把中国和俄罗斯“捆绑销售”,魏德尔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战略误判。 中国是全球产业链的核心节点,GDP中将近五分之一来自私营经济;而俄罗斯呢?还靠能源出口吃饭,模式完全不同。 这种“混为一谈”的错误,不仅让欧洲错失了与中国深化合作的机会,还让自己企业吃了大亏。 比如ASML,被迫配合美国对中国出口限制,结果自己市值瞬间蒸发270亿欧元。这不是“打中国”,这是“打自己”。 魏德尔的话其实点出了一个关键逻辑:在多极化时代,谁还在搞“拉帮结派”,谁就会被边缘化。 金砖国家扩员后,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经济体量已经超过G7,这说明世界的重心真的在挪动,不是“可能”,是“已经”。 很多人可能觉得魏德尔是“孤勇者”,但欧盟今年的选举结果说明,她的声音越来越被听见,支持战略自主的政党在欧洲议会席位增长了23%,这可不是小数目,说明民意正在倾斜。 即便在德国执政联盟内部,关于中美政策的分歧也越来越公开,部分绿党高层依然坚持“对华强硬”,但更多中右翼政客已经开始反思过去几年盲目跟风美国的做法。 魏德尔的话,正在撕开一个口子,让欧洲人重新讨论“我们到底是谁,我们要走哪条路”。 她提出的“战略范式革命”,说白了就是:别再用冷战那一套看世界,别再把意识形态当作指导方针,欧洲要想活得像个“大人”,就得学会在中美之间走自己的路。 魏德尔这次敢说出“用诚意对待中国,用实力放倒美国”,不是为了挑事,而是为欧洲敲响了警钟,如果继续在中美之间当“墙头草”,欧洲只能越来越被边缘化。 全球格局正在重塑,欧洲必须学会在多极世界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别总盯着谁是“敌人”,先想想自己能不能独立站稳,魏德尔扔出的这颗“话语炸弹”,可能就是一场战略觉醒的开始。 别再等美国“分蛋糕”,自己动手,才能吃饱。
为什么说德国正在为“第三次瓜分”波兰,做准备!很多人还以为,中欧班列被堵,德国是
【5评论】【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