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写了一封公开信,称由于经费紧张,联合国要削减15%的经费,约

岁月解密屋 2025-09-23 12:19:55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写了一封公开信,称由于经费紧张,联合国要削减15%的经费,约为5亿美元,受此影响,大概有2000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将面临裁员,原来,中美两国的会员费都没有交齐。 联合国要“过紧日子”了,这不是一句比喻,而是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亲口说的。 他罕见地写了一封公开信,把一件尴尬的事摆到了桌面上:联合国差钱了,要削减15%的预算,相当于5亿美元。 这还不算完,2000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恐怕要卷铺盖走人,而这场财政危机的“导火索”,竟然是中美这两个最大会员国的会费都没交齐。 全球头两号经济体,居然都成了“老赖”?这事儿,值得说道说道。 联合国不是慈善机构,更不是空口许愿的乌托邦,它的每一分钱都得靠会员国“交会费”来维持运转。 但现在的问题是,钱没到账,账单却堆成山,联合国今年的常规预算原本是34亿美元,已经精打细算到不能再精了。 结果一算账,差了5亿美元——这可不是小数目,相当于整个预算的15%,这笔缺口摆在那儿,联合国只能硬着头皮砍预算。 古特雷斯说,联合国总部日常运转、维和行动、各类救援项目统统受到影响,五洲四海的办事处都要勒紧裤腰带。 而裁员,是不得已的选择,2000多名联合国工作人员,这不是几个数字,而是几千个家庭的生计,这说明联合国的财政危机已经到了“动筋动骨”的地步。 美国是联合国最大的出资国,常年承担着22%左右的常规预算,今年,特朗普政府一上台就对联合国“开刀”,对外事务经费全线收紧。 特朗普一向对联合国态度冷淡,觉得这是个“花钱多、效率低”的组织,不愿继续“为别人买单”,于是,美国的会费一拖再拖,变相成了财政“失信者”。 中国近年虽然对联合国的支持力度不小,但今年面对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受阻、内部财政压力上升,也未能全额缴纳会费,这不是“不愿交”,而是“交不起”与“先顾家”的现实选择。 这两个“金主”一收手,联合国的饭碗就悬了,其他会员国交的只是“零花钱”,真正撑起这个国际架构的,还是这两个超级经济体,一旦它们都不再按时付账,联合国只能靠“拆东墙补西墙”来熬日子。 问题来了:联合国到底是不是“缺钱”,还是“花得多”?这事儿,外界一直争议不断。 有人说联合国机构臃肿,会议成山、文件成堆,花钱如流水,效率却不高,一个文件翻译、一个会议组织,有时都要动用上百人手,也难怪有国家觉得“钱没花在刀刃上”。 但也不能一棍子打死,联合国维和行动、国际人道救援、难民安置、气候变化谈判,这些都是成本高、工作量大的任务,没有哪个国家能单独承担。 联合国正是这个全球“协调者”和“执行者”的角色,靠的就是各国出的钱,你不投钱,它就没法干活。 这场财政危机既是资金问题,更是信任危机,会员国一旦对联合国失去信心,缴费态度就会变得消极,形成恶性循环,到那时,不只是预算缩水那么简单,而是整个国际秩序的“失控”。 联合国本是世界各国集合起来的“公共平台”,但这平台的稳定,靠的却是少数几个国家的“供血”,当大国开始“算小账”,全球治理就陷入了“谁来出钱、谁说了算”的死循环。 美国不愿继续承担“霸主责任”,中国正在调整自身节奏,欧洲疲于应对内部危机,其他国家则本就难以负担,这种“人人等待别人先动”的局面,直接动摇了联合国的根基。 从某种意义上说,联合国今天的窘境,是全球多边主义现实冷却的缩影,国际合作越来越难,国家利益越来越硬,联合国每一分钱的去向,背后都牵动着地缘政治的博弈。 更现实的是,联合国的财政模式亟需改革,年年靠“自觉缴费”的机制,早就暴露出结构性问题。 一旦遇上政治变动、经济下滑,就可能出现“赖账”问题,而联合国却没有任何手段强制执行,只能靠秘书长的一封封呼吁信,来唤醒各国的“责任感”。 中国近年在国际舞台上积极作为,参与维和、支持发展中国家、推动全球治理改革,已连续多年是联合国第二大会费国。 但现在,中国也面临经济结构调整、对外投资收缩的大背景,资源分配更需精准,中国对联合国的支持从未动摇,但也应避免被动承担“财政中坚”的角色。 国际责任必须“共担”,不能让一个国家成为“提款机”,在强调多边主义的同时,中国也有必要推动联合国的财政透明度和效率改革,确保每一笔投入都能产生实效,而不是被消耗在庞杂的行政流程中。 古特雷斯的这封信,不只是对财政的求援,更像是对全球多边秩序的一次“体检报告”,联合国的钱,确实出了问题;但更大的问题,是信任、责任和合作的缺位。 联合国的困境,是整个国际社会走向碎片化、各自为战的缩影,在这个背景下,联合国若想走出困局,靠的绝不仅是几张支票,而是各国重新找回对“共同命运”的认知。

0 阅读:109

猜你喜欢

岁月解密屋

岁月解密屋

解密岁月,读懂历史沧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