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比亚要求中国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一事'“索赔”800亿美金。这个消息一出来就闹得沸

旅游趣闻小猫 2025-09-23 11:08:44

赞比亚要求中国企业造成环境污染一事'“索赔”800亿美金。这个消息一出来就闹得沸沸扬扬,让人忍不住想弄清楚到底怎么回事。 时间回溯到2025年2月18日,赞比亚北部基特韦市的谦比希矿区,中国有色矿业旗下谦比希湿法冶炼有限公司的一座尾矿坝突发溃坝。强降雨叠加防渗膜被盗割,导致约5万立方米尾矿泄漏。含有氰化物、砷、铀等重金属的酸性矿浆,如脱缰野马般涌入卡富埃河支流,瞬间打破当地生态平衡。 卡富埃河是赞比亚重要水源,沿岸200多户村民的生活就此改变。河水里的鱼群消失,农田里的玉米减产40%,饮用水变得浑浊不堪,空气中弥漫着刺鼻气味。村民们举着“清洁水源是我们的权利”的标语静坐抗议,持续三个月之久。 随着事件发酵,美国驻赞比亚大使馆发布健康警报,称当地“水和土壤广泛污染”,并下令政府人员撤离。一时间,舆论压力如潮水般涌来。8月7日,赞比亚环境部召开新闻发布会,部长穆伦加出示检测报告,称污染已得到控制,还特别提及涉事中企在48小时内启动应急响应,投入300万美元设立治理基金,用于河流治理与农田修复。 可这并未平息风波,9月18日,约200名当地居民向两家中国企业发起集体诉讼,索赔金额高达800亿美元。这一数字,相当于赞比亚2024年GDP的1.2倍,甚至超过全球矿业领域最高环境损害赔偿纪录——巴西政府与必和必拓、淡水河谷合资实体达成的230亿美元和解协议。 面对如此天价索赔,中国有色矿业迅速回应。公司承认事故发生,但强调索赔缺乏依据。从金额看,800亿美元远超实际损失。根据第三方评估,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与生态修复成本,与索赔额相差悬殊。 从责任认定讲,谦比希矿区开发历史悠久,部分污染痕迹可追溯至早期其他国家企业开采时期,将所有问题归咎于当前中企,有失公允。从法律层面,赞比亚当地环保法规对污染赔偿计算标准有明确规定,此次索赔未按法定标准核算,无符合当地法律的计算依据与证据。 尽管否认索赔合理性,中国有色矿业仍积极担责。应急处置上,接到污染反映后48小时内启动预案,组织专业团队排查污染河段,封堵尾矿泄露点,调配水质净化设备降低污染影响。 资金投入上,设立300万美元专项治理基金,部分用于采购环保设备、开展生态修复,部分用于补偿受影响村民,如为减产农户提供种子补贴、为渔业依赖者提供临时就业。 沟通协作上,主动配合赞比亚环境部调查,提交环保记录、尾矿处理流程等资料,多次组织与村民的面对面沟通会,倾听诉求、解释方案,还联合当地环保组织、高校制定长期环境监测与治理方案,从源头防范问题复发。 这起事件,并非中国矿企在非洲首次遭遇此类纠纷。随着中国企业海外矿业投资规模扩大,因环境问题引发的索赔与争议多次出现。 西方媒体在这类事件中常呈现“双重标准”,动辄将中国企业与“环境殖民”挂钩,却选择性忽视当地政府对中企环境处置工作的客观评价,以及中国企业在非洲矿业投资中环境违规率并不高于西方同行的事实。

0 阅读:2

猜你喜欢

旅游趣闻小猫

旅游趣闻小猫

关注我,开启精彩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