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23岁小伙新婚夜对妻子说:“婚后我不管做啥事,都要支持我。”谁知,婚

浅笑对风吟 2025-09-23 01:19:02

1999年,23岁小伙新婚夜对妻子说:“婚后我不管做啥事,都要支持我。”谁知,婚后他却宅在家里,大门不迈,分文未挣,女人白天在外打工,晚上回家做家务带孩子,十几年毫无怨言,妻子:他打工是对才华的浪费!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在湖北仙桃的一个宁静村庄里,晨雾还未散尽,熊庆华就已经扛着锄头走向田间。 这个皮肤黝黑的农民,双手布满老茧,看上去与其他村民别无二致。 但每当夕阳西下,他就会匆匆回家,洗净双手,钻进那间简陋的画室。 这间画室原是他家的杂物间,不到十平米的空间里堆满了画作。 墙上挂着的,地上靠着的,全是他的心血。 东北角的旧木桌上,整齐排列着各色颜料罐子,有些已经干裂,却仍被珍重地保存着。 最显眼的是靠在墙边的那幅未完成作品,画布上大胆的色块仿佛在诉说着什么故事。 熊庆华的绘画之路始于六岁那年。 记得那是个初夏的午后,他蹲在村口的槐树下,用树枝在泥地上画下一只麻雀。 路过的老教师驻足观看,惊讶地发现这个孩子竟能把小鸟画得栩栩如生。 从那以后,老师经常送他一些废纸和铅笔,鼓励他继续画下去。 上学后,熊庆华的美术作业总是最出色的。 他画的向日葵仿佛能追逐太阳,他画的小溪似乎能听见潺潺水声。 可是除了美术课,其他科目他都一塌糊涂。 语文课本的空白处画满了涂鸦,数学作业本上全是随手画的速写。 老师摇头叹息:"这孩子,可惜了。" 初中没读完,他就辍学回家了。 父母都是老实巴交的农民,看着儿子整天埋头画画,愁得睡不着觉。 父亲曾偷偷把他的画具藏起来,母亲则苦口婆心地劝他学门手艺。 但熊庆华就像着了魔似的,没有纸笔就用木炭在墙上画,没有颜料就用野花野草榨汁代替。 村里人的闲言碎语越来越多。 那些话像针一样扎在熊家人心上。 熊庆华听了,只是默默地把画室的门关得更紧些,手中的画笔握得更用力些。 转机出现在1999年。 邻村姑娘付爱娇偶然看到他的画,被其中蓬勃的生命力所打动。 她不顾家人反对,毅然嫁给了这个"不务正业"的画家。 新婚之夜,熊庆华拿不出钱拍婚纱照,就在卧室墙上画了一幅巨大的婚纱画。 画中的新娘穿着用碎布拼成的礼服,笑得格外幸福。 儿子的出生让这个家更加拮据。 为了赚奶粉钱,夫妻俩一起去深圳打工。 可是在流水线上干了三天,熊庆华就受不了了。 机器的轰鸣声让他头痛欲裂,重复的劳动让他觉得在浪费生命。 妻子气得直掉眼泪,却也只能由着他回老家继续画画,自己留在城里继续打工。 那些年是最难熬的时光。 熊庆华白天帮着父亲下地干活,晚上就钻进画室画画。 村里人见他年近三十还靠着父母和妻子养活,背地里都叫他"吃软饭的"。 这些话传到耳朵里,他也只是苦笑一下,继续画他的画。 画室里堆满了作品,却连一幅都没卖出去过。 2010年冬天,事情出现了转机。 初中同学雷才兵回乡探亲,偶然走进熊庆华的画室,被眼前的情景惊呆了。 狭小的房间里堆满了上千幅画作,色彩浓烈奔放,构图大胆新奇。 雷才兵当即拍下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一夜之间引发轰动。 三天后,就有五幅画被人以5000元买走。 从此,熊庆华的命运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2015年,他在北京798艺术区举办个人画展,一幅画卖到7万元。 第二年,他的作品《金色大地》在拍卖会上以130万元成交。 曾经嘲笑他的村民纷纷上门求画,媒体称他为"中国毕加索"。 如今,熊庆华在老家盖起了新画室,每天仍然坚持作画十个小时。 妻子不再外出打工,专心在家相夫教子。 那幅画在墙上的婚纱照依然鲜艳如初,见证着这个农民画家二十八年来的坚持与梦想。 走进他现在的工作室,随处可见的仍然是那些充满乡土气息的作品。 金黄的麦浪、劳作的农人、嬉戏的孩童... 只是画技越发纯熟,色彩越发大胆。 他其实没想过成功不成功,就是喜欢画画。 就像地里种的庄稼,只要用心栽培,总会有收获的一天。 窗外,夕阳给田野镀上一层金色。 熊庆华又拿起画笔,在画布上涂抹起来。 这一刻,他不再是那个被人嘲笑的农民,而是一个用色彩讲述土地故事的艺术家。 主要信源:(凤凰文化——从“蠢材”变成“画家”,农民熊庆华的爆红与失落)

0 阅读:24

猜你喜欢

浅笑对风吟

浅笑对风吟

关注我,一起看一看人间万千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