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重申不会因从俄罗斯购买石油而制裁中国!美国总统表示,不能要求华盛顿对中国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5-09-22 23:44:45

美国总统重申不会因从俄罗斯购买石油而制裁中国!美国总统表示,不能要求华盛顿对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实施制裁 说起美国总统最近的表态,焦点全落在中国从俄罗斯买石油这事儿上。简单点说,特朗普在2025年8月15日的一次公开场合直言,美国没打算马上对中国下手施加额外惩罚,尽管中国是俄罗斯石油的最大买家。这话一出,国际媒体炸了锅,大家都想知道背后逻辑。毕竟,自从俄乌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一直推着盟友们搞制裁,冻资产、限价格、封船队,可对像中国、印度这样的第三方买家,一直是雷声大雨点小。特朗普这回重申立场,等于给中国开了张临时通行证,但这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掺杂了经济、地缘和盟友关系的多重考量。 俄乌冲突进入第四年,俄罗斯石油出口成了西方制裁的首要目标。2022年,美国带头禁了俄油进口,欧盟也跟进,设了60美元每桶的价格上限,试图掐住莫斯科的财政命脉。可现实骨感,俄罗斯没崩盘,反而把油卖给了东方。中国2024年从俄罗斯进口的原油量创纪录,达到日均220万桶左右,占俄出口总量的近40%。印度紧随其后,日均200万桶。为什么?折扣价啊,俄油卖得便宜,运到大连或宁波的成本低,中国炼厂直接加工成成品油卖全球。这不光是生意,还稳住了北京的能源供应线,避免了中东油价波动带来的风险。 特朗普上台后,能源政策一脉相承。他第一任期就推“美国能源主导”,现在第二任更狠,签署行政令加速本土钻探,得克萨斯油田产量蹭蹭上涨。可他没忽略全球链条。8月那次表态的核心是:欧洲还在买俄油,为什么单挑中国?数据摆在那,2024年欧盟从俄罗斯进口的石油和产品占其总进口的15%到20%,德国、法国、意大利的炼厂天天吞吐着波罗的海来的油轮。特朗普点名北约成员,说你们一边开会批俄罗斯,一边让船从黑海开到鹿特丹,这双标太明显。要求华盛顿对中国动手,就等于逼美国自打嘴巴,盟友关系先乱套。 美国制裁俄罗斯是真刀真枪,财政部1月10日刚冻了180多艘俄油轮和两家大油企的资产,Gazprom Neft和Surgutneftegas直接中招。可二次制裁第三方,得掂量后果。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24年对美贸易顺差超3000亿美元,要是加关税,报复链条一拉,美国农民和大豆出口商先哭。印度也一样,新德里刚被特朗普加了25%关税,就因为买俄油,现在市场价波动,布料和汽车零件涨了。特朗普威胁对中印征收50%到100%的关税,但落实起来,国会山两党议员吵翻天,共和党鹰派想硬来,民主党担心通胀飙升。 再说欧洲那头。特朗普9月13日在社交平台发帖,公开催北约:停买俄油,我就加码对俄制裁。否则,你们就是在浪费美国时间和钱。这话戳中痛点。欧盟从2022年起花了2100亿欧元买俄能源,好多钱间接进了克里姆林宫的战备库。匈牙利、斯洛伐克公开反对禁令,说炼厂升级得两年,短期内能源短缺会让工厂停摆,失业率拉高。土耳其更尴尬,作为北约成员,它是俄油第三大买家,伊斯坦布尔港天天卸货,政府还和莫斯科签了天然气协议。特朗普点土耳其,等于提醒大家,制裁得齐头并进,不然就是纸老虎。 中国这边呢?北京态度稳如老狗。外交部发言人多次表态,能源采购是主权问题,不会因为外部压力改道。2025年上半年,中国俄油进口不降反升,靠的是“影子船队”——那些关掉AIS信号的油轮,在公海改名换旗,绕开欧盟禁区直奔青岛。为什么不怕?因为需求刚性。中国经济复苏中,制造业渴油,伊朗油也偷偷补位,2024年通过类似方式进口了上亿吨。特朗普的财政部长斯科特·贝森特7月底在斯德哥尔摩和中方谈,警告继续买制裁油会挨500%关税,北京回怼:我们保护能源主权,你们别想一刀切。 这事儿暴露了全球能源市场的尴尬。OPEC+今年增产130万桶日,试图稳价,可俄油折扣拉低了基准,布伦特原油徘徊在70美元左右。美国本土油价稳在60美元以下,特朗普乐见其成,他目标是压到64美元以下,逼俄罗斯坐下来谈。可二次制裁中国,会推高全球油价,泵站价飙升,美国中产先扛不住。印度德里街头,油价小涨,出租车司机就抱怨生意难做。中国上海炼厂调整配方,处理折扣俄油,成本降了10%,成品油出口欧洲赚翻。 从大局看,这不光是油钱问题,还是大国博弈。中国和俄罗斯的“无上限伙伴”关系,能源是黏合剂。2024年上半年,中俄贸易破2400亿美元,石油天然气占大头。北京买油,稳了莫斯科的汇率和军工,北京拿廉价资源,避开了霍尔木兹海峡风险。印度玩平衡,德里从俄罗斯买油,从美国买武器,两头不得罪。特朗普想搅局,但国会法案“制裁俄罗斯法案2025”卡在程序,民主党说等油价稳了再动。

0 阅读:4
淙淙谈历史故事

淙淙谈历史故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