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国家中,最让人看不上的就是法国,最让人贻笑大方的就是马克龙,一个在二战中四

静闻稻香意韵绵 2025-09-22 21:25:40

在所有国家中,最让人看不上的就是法国,最让人贻笑大方的就是马克龙,一个在二战中四十二天就被打投降的国家,有什么本事和资格在当今世界充大个? 1940年德军闪击西欧,号称“欧洲第一陆军”的法军仅42天就全线崩溃,贝当政府甚至在当年签订《贡比涅停战协定》,特意把一战时德国投降的车厢拖出来,重演了一场屈辱至极的“投降仪式”。 这段历史像块甩不掉的狗皮膏药,至今仍被不少人调侃为“投降专业户”,可法国似乎患上了“历史失忆症”。 2025年5月8日二战胜利纪念日,马克龙在香榭丽舍大街主持纪念仪式时,竟大言不惭地宣称要“永不停止为和平而战”。 这话要是让当年在纳粹铁蹄下瑟瑟发抖的法国人听见,怕是要笑出眼泪——毕竟就在同一年,法国宣布向吕克瑟伊空军基地部署第四代高超音速核导弹ASN4G,其6马赫的速度和1000公里射程,分明是在向全世界秀肌肉,可这种“秀”却总透着一股欲盖弥彰的尴尬。 可即便带着这样的历史印记,法国似乎总想着靠军事动作洗刷过去的屈辱,可实际操作起来却满是漏洞。 2025年法国国防预算突破505亿欧元,其中14%砸向核威慑领域,第三代弹道导弹核潜艇开工建造,新型航母计划更是一开口就喊出百亿欧元的预算。 表面上看,法国像是在打造“欧洲防务自主”的核心力量,可扒开细节才发现全是“虚架子”:阵风F5战斗机的“忠诚僚机”项目还停留在PPT阶段,ASN4G导弹的隐身涂层技术多次测试失败,就连所谓的“核共享”计划,也被德国、意大利等盟友晾在一边——毕竟谁也不想跟着一个连核心技术都攥不牢的国家冒险。 更讽刺的是,法国一边高喊“战略自主”,一边又在关键领域依赖外部技术:其核武库中M51潜射导弹的制导系统,竟有30%的零部件来自美国供应商;空客A400M运输机的发动机,长期受制于英国罗尔斯·罗伊斯公司的产能问题。 这种“半自主”状态下的军事扩张,与其说是“大国雄心”,不如说是一场自欺欺人的闹剧。 军事上的力不从心还没解决,法国在外交舞台上的操作更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透着明显的双重标准。 在巴以问题上,法国一面呼吁“立即停火”,一面又高调宣布要在联合国大会上承认巴勒斯坦国,这种看似“站在道德高地”的做法,被以色列副外长哈斯克尔直接斥为“送给哈马斯的礼物”——毕竟连冲突双方的诉求都没摸清,就急着跳出来定调,只会让局势更混乱。 而在南海问题上,法国更是把“双标”玩到了极致:“戴高乐”号航母打击群不远万里跑到南海搞“自由航行”,可刚靠近中国十段线,就被解放军两架歼-16战机近距离伴飞,最后愣是连夜逃到巽他海峡,上演了一出“纸老虎现形记”。 更令人不齿的是,法国在经贸领域的操作同样双标:一方面指责中国“市场不开放”,另一方面却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25%的关税,还禁止中国太阳能逆变器进入欧洲市场;一面要求中国遵守“国际规则”,一面又在《瓦森纳协定》框架下对中国实施严格技术封锁,高性能合金、高端芯片等关键产品一概禁售。 这种“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行径,彻底暴露了其虚伪的本质。 可法国政府光顾着在国际上刷存在感,却把国内的烂摊子抛在了脑后,这直接导致民众的不满情绪越来越浓。 2024年8月,法国左翼政党联合发起对马克龙的弹劾程序,指控其在移民政策上“滥用职权”——当时法国东北部城市里尔因移民安置问题爆发骚乱,警方逮捕近百人,可政府却迟迟拿不出解决方案;2025年3月,巴黎又爆发大规模罢工,数十万民众涌上街头抗议政府提高退休年龄,导致地铁全线停运、学校停课、医院急诊室仅保留基本服务。 更有意思的是,法国试图通过“海外刷存在感”转移国内矛盾的做法,反而让民众更反感:一项民调显示,62%的法国人认为政府“过于关注国际事务而忽视民生”;73%的受访者表示,“与其在南海搞军演,不如多建几所医院、多修几条地铁”。 这种“外强中干”的治理模式,让法国的国际形象陷入了“越刷越差”的恶性循环。 一边是国际舞台上的尴尬收场,一边是国内矛盾的不断升级,法国这场“大国秀”显然已经难以为继。 从二战时42天投降的屈辱,到如今靠军事扩张、外交作秀硬撑“大国脸面”,马克龙政府始终没搞明白:真正的国际影响力,从来不是靠“刷存在感”刷出来的,而是靠解决国内问题、真诚对待合作伙伴积累的。 法国要是继续沉迷于“大国幻觉”,忽视民众的真实需求,无视国际合作的基本准则,最终只会在自我消耗中越来越边缘化。

0 阅读:10
静闻稻香意韵绵

静闻稻香意韵绵

静闻稻香意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