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得到消息 俄罗斯和乌克兰同时宣布了 俄方宣称对乌克兰的军事工业设施进行了大规模打击,乌方亦表示其无人机部队已袭击俄罗斯境内多个重要目标。 这场最新的交锋其实是双方战略逻辑的延续——俄军想通过摧毁乌克兰的军工产能来釜底抽薪,毕竟他们这次打击的都是生产“游隼”导弹和无人机的关键企业; 而乌克兰则认准了俄罗斯的能源命脉,专门挑炼油厂和输油管道下手。俄军虽然号称预定目标全部命中,但乌军第二天就发射了数十架无人机报复,这…… 说到无人机,这次冲突真的让我们看到了战争形态的改变。俄军公布说一天之内拦截了383架乌军无人机,这个数字听起来很厉害,但仔细想想,为什么拦截率这么高,还是有炼油厂被击中? 新罗西斯克港口现在还停着6700万吨的石油运不出去,这背后其实是现代防空系统的尴尬——你可以打下大部分无人机,但只要漏掉几架,就能造成实实在在的损失。 乌军现在玩的就是“蜂群战术”,用成本几千美元的FPV无人机去消耗俄军价值10万美元的防空导弹,这种效费比差距简直是颠覆性的。 能源战场的影响已经开始显现。乌军这次打中的萨拉托夫和新古比雪夫斯克炼油厂,加起来影响了俄罗斯5.54%的炼油产能。 虽然单次打击看起来不算致命,但从7月开始乌军就没停过,8月份已经扰乱了17%的产能。国际能源署的数据显示,全球原油库存本来就在增加,这下地缘风险和供应过剩的矛盾更突出了。 俄罗斯现在把西部港口出口量提高了11%,想弥补损失,但欧盟又要把原油采购价上限降到47.6美元,这种拉扯对全球能源市场的影响才刚刚开始。 这场冲突长期化对双方都是消耗。俄罗斯虽然拦截效率高,但能源收入在下降,8月石油销售收入已经跌到135.1亿美元;乌克兰更难,900万难民流失,征兵都放宽到65岁了。 当无人机让战争门槛变得这么低,连平民都能参与生产,我们真的要思考:这种新型战争形态下,国际社会该怎么应对?
俄罗斯方面已经证实,而且这一准确信息出自于俄方最高统帅。他告诉了
【6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