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英语“踢出”高考,取消其主科地位?教育部回应一针见血!不曾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新教改”实施后,急哭一众家长:“这比英语还难!孩子可怎么办?” 英语和语文、数学一样,属于三大主要学科,尤其在高考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不管是“3+3模式”或“3+1+2模式”,英语都被列为主要科目。 教育部去年的回应早把话说明白了:“不取消主科地位,但要剥离应试化冗余”。翻译过来就是,死背单词、硬抠语法的时代过去了,现在要的是“能用英语解决问题”。谁能想到,这一改,先慌了习惯“刷题提分”的家长。我邻居张姐家孩子高二,以前英语考120分全靠刷真题,现在新题型里有“跨文化交际案例分析”,给一段外贸邮件让改措辞,给一个海外游学场景让写沟通方案,孩子对着题目愣神半小时,张姐急得连夜找外教补课,一节口语课要价800块。 新教改的“难”,根本不是词汇量或语法深度,是戳破了以前“哑巴英语”的泡沫。新课标里明确要求,高中英语要掌握“职场基本沟通”“学术简单汇报”两大能力,部分试点地区甚至加入了“小语种入门+英语应用”的组合考法。有老师晒出的新教材里,课文不再是虚构的记叙文,而是真实的科研简报、国际组织公告,连练习题都要学生用英语写环保倡议海报——这哪是考英语,是考用英语做事的本事。 家长们急哭的点,其实是“失控感”。以前拿着《53》刷遍题型,就能摸准得分点;现在孩子要练听力复述、做小组英文辩论,这些“软性能力”没法靠刷题速成。我同事老李吐槽,为了帮孩子练“学术汇报”,他陪着看了三个月的TED演讲,还得帮着改英文PPT,“以前陪写作业是盯对错,现在得懂逻辑、懂表达,比我当年考大学还累”。更扎心的是,一些偏远地区的家长,连找个合格的口语老师都难,只能看着孩子在新题型里丢分。 有人说教育部“换汤不换药”,可这次是真动了内核。前几年取消英语小升初考试,家长们以为能松口气,结果中考英语加了“听说人机对话”;现在高考转向应用,本质是逼着教育从“应试工具”转向“实用能力”。有教育专家算过一笔账:未来职场上,能看懂英文手册、用英语发工作邮件的能力,比背熟3000个超纲词汇有用得多——教改的方向没错,只是家长们还没从“分数焦虑”里转过来。 最有意思的是,那些早年坚持“英语实用化”的家庭,反而成了赢家。我同学家的孩子,小学就跟着外教做“英文科普项目”,现在应对新题型游刃有余,甚至能帮同学改英文演讲稿。这恰恰说明,教改难的不是内容,是家长和学生要扔掉“学英语只为考试”的老思路。 教育部的回应没说透的是:不是英语不重要了,是“只会做题的英语”没用了。家长们与其急着报补习班,不如帮孩子找到用英语的场景——看一部无字幕动画,读一本简易版英文小说,哪怕用英语记录每天的生活,都比死磕语法题管用。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将英语“踢出”高考,取消其主科地位?教育部回应一针见血!不曾想,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锦云祥瑞
2025-09-22 00:09:22
0
阅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