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走了,陈若琳的任务也算完成了! 可是她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呢?是继续带小队员?还是进入管理层?但话说回来,其实网友最关心的是她的终身大事, 没人忘得了陈若琳带全红婵那两年的拼劲。2021年全红婵刚进国家队,407C动作总出问题,陈若琳把自己当年的训练视频翻出来,逐帧标红圈,熬夜改出三套纠错方案。有次全红婵发烧还想练,她直接把人拽回宿舍,守着熬姜汤,第二天自己提前两小时到训练馆调跳板角度——这份细致,是她当运动员时就刻在骨子里的。2008年北京奥运前,她膝盖旧伤复发,缠着绷带在跳板上练到凌晨,教练劝她歇着,她甩甩头:“差0.1分都可能丢金牌。” 现在全红婵技术稳定,能独当一面了,陈若琳倒没松劲。前段时间有人拍到她去省队选苗子,蹲在跳水池边看小队员训练,手里的笔记本记满了身高、臂展数据,连孩子起跳时的呼吸节奏都标了注。圈内人说,她要是继续带队员,肯定能再带出个“全红婵第二”——毕竟她自己拿过5枚奥运金牌,懂技术更懂运动员的心理,小队员怕水不敢跳,她不是硬逼,而是蹲在池边说“我第一次跳3米板也哭了,咱们数123一起数”。 若说进管理层,陈若琳也够格。她在国际泳联当过技术委员,去年还参与修订了跳水评分细则,对规则的理解比不少老教练都深。但熟悉她的队友都知道,她骨子里还是爱泡在训练馆。当年退役后有企业开高薪请她做代言,她婉拒了,说“站在跳水池边听水花声才踏实”。这种对泳池的执念,恐怕让她难轻易离开一线。 网友揪着她的终身大事不放,其实是疼她太拼。运动员时期备战奥运,她连除夕夜都在训练馆过;转型教练后,手机相册里全是队员的训练视频,微信聊天记录除了战术分析就是伤病护理。前阵子队友聚会,有人打趣她“该找个人照顾你了”,她笑着摆手:“全红婵的407C刚稳,小队员还等着抠动作呢。”可大家都看在眼里,她抽屉里放着的那盒未拆封的护手霜,还是去年队友送的,忙得连涂的功夫都没有。 有人说她该“为自己活点”,可陈若琳的选择从来没离开过跳水。当年16岁在伦敦奥运包揽两金,记者问她想不想要奖杯之外的礼物,她指着跳水池:“能多练一套动作就行。”现在这份纯粹还在,只是从自己跳变成了带别人跳。至于终身大事,或许就像她自己说的:“缘分这东西,跟跳水一样,急不来,时机到了自然就成。” 不管是带队员还是进管理层,陈若琳都不会敷衍。毕竟她从10岁进省队起就明白,任何选择都得像跳台跳水一样——稳扎稳打,才能落得漂亮。而网友的关心,说到底是盼着这个把青春献给跳水的姑娘,既能在事业上发光,也能被人好好爱着。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全红婵走了,陈若琳的任务也算完成了! 可是她今后的路该怎么走呢?是继续带小队员
锦云祥瑞
2025-09-22 00:09:22
0
阅读:2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