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解放军攻入太原城后,太原守备司令王靖国统领晋绥军将领走出地下室投降时被拍下的珍贵照片。其实在太原战役期间,王靖国的女儿曾劝他效仿傅作义起义,可他为了彰显自己的忠诚不仅一口回绝,还把女儿交给阎锡山处置,那么他的结局如何呢? 1949年3月,王靖国的女儿王瑞书突然从北平回到了太原城。 此时的太原城已经被解放军围得水泄不通,身为太原最高统帅的王靖国龟缩在城中一筹莫展,几次血战不光丢掉了东山要塞等地,让解放军缩小了包围圈,城中的补给供应更是没有保障,因此官兵们怨声四起。 本来,王靖国还盼着驻守北平的傅作义和驻守天津的陈长捷能抵挡一阵子解放军,没想到他们一个起义投诚,一个全军覆没,于是太原就成了众矢之的。 王靖国是阎锡山的心腹将领,阎锡山在逃离太原前,任命他为第十兵团司令兼太原守备司令,并将守城的重任交给了他,而他也在军事会议上立下了“我与太原共存亡”的军令状。 阎锡山是山西五台人,因此晋军中就有“会说五台话,能把洋刀挎”的说法,而身为五台人的王靖国就凭着“老乡”关获得了晋升资格。 当然,王靖国获得阎锡山的青睐还来自于他的军事能力。 比如王靖国还在当连长时,有一次正进行军事训练,突然下起暴雨,其他连队立刻一哄而散,只有他的兵在大雨里有条不紊地集合报数,踩着正步回营房,这一幕正好让阎锡山看到了,于是他就把王靖国当作了培养对象。 王靖国不仅练兵有方,人缘也好,他和傅作义、赵承绶等优秀将领义结金兰,互相提携,很快就混进了阎锡山的核心团队,成为“十三太保”之一。 中原大战战败后,王靖国被任命为70师师长驻守包头,为了发展军事和经济,他将部队编为28个屯垦队,一边练兵打仗一边开荒种地,实现了“军垦一体”的统治模式。 王靖国搞钱更厉害,他设立“绥西垦业银号”,通过发行地方券币强制百姓和商户使用,说白了就是非法集资,可由于他手里有枪,百姓和商户只能乖乖听话,这样一来他既为阎锡山保存了实力,又巩固了阎锡山的后方,而他也因此加官晋爵,成为了阎锡山身边的红人。 1934年,蒋介石在庐山成立了军官训练团,参训的王靖国考了全场第一,蒋介石为了拉拢他不仅奖励他两万元钱,还开出了优厚条件,可他不仅不为所动,还向阎锡山汇报了这一情况,阎锡山一高兴,就提拔他做了中将军长。 不过王靖国在战场上的表现并不出色,在抗战期间,由于他在战略决策上犯下的错误,导致晋绥军损失惨重。 比如1938年的石口镇战役,因他误判日军主力进攻方向有误,致使防线崩溃,而身为主帅的他竟然在战斗最为激烈的时候临阵脱逃,导致大部队军心涣散,一败涂地,而这已经不是王靖国第一次临阵脱逃了,但是阎锡山却没有对他军法处置,反而说:“就这几个人,把他们都杀了,还能靠谁?” 正因为有了阎锡山的偏袒,王靖国才在晋绥军中一飞冲天,而他也很感激阎锡山的提拔,因此他可以军事能力不强,但始终坚持绝对的忠诚。 1948年,为了保住太原,王靖国在阎锡山的命令下,他把民兵、抗战时收编的日伪军和晋绥军进行了整编,同时还在太原城内外修建了数千个碉堡,除此外城内还有几十处兵工厂可以保证充足的武器弹药,因此在太原被围后,王靖国起初还心存幻想,直到听说傅作义率部起义后,他才发出了“大去之期,亦将不远矣”的哀叹。 也就在这时,王瑞书竟然回来了。 王靖国深知想要闯进解放军布下的封锁线,王瑞书一个女学生绝无可能,唯一可能的是王瑞书也像傅作义的女儿一样受了中共之托。 果然,王瑞书拿出了徐向前的亲笔信,劝说王靖国效仿傅作义率部起义,和平解放太原。 王靖国深知识时务者为俊杰,只要抓住起义的机会,他也能受到解放军优待,然而王靖国为了保全“忠诚”的名节,对女儿说道:“你可革你的命,我要尽我的忠。” 不仅如此,王靖国还将女儿劝谏的事向阎锡山做了汇报,并将其交给阎锡山处置,于是阎锡山带王瑞书先飞至南京,后又辗转去了台湾。 由于妻女已经去了台湾,没了后顾之忧的王靖国便决定与太原共存亡,因此后来多方力量劝他起义,他都一口回绝,结果当解放军向太原城发起进攻后,由于晋绥军早已丧失斗志,解放军仅用了4个小时就取得了胜利,而王靖国既然没有自杀殉城的勇气,就只能带着一众将领做了俘虏。 被关进功德林后,王靖国毫无悔过之心,他和黄维等人成为反动顽固的代表,不过他因抑郁成疾,于1952年病逝了,终年59岁。 王靖国对阎锡山的忠诚起初是出于感恩之心,后来便将其视为了军旅生涯中的荣誉,而他为了维护这可笑的荣誉,不光拒绝弃暗投明,还将太原拖入战争的泥淖,不得不说从这里就能看出他的愚蠢和固执。#限时发文分成翻倍#
“国军死了267位将军,而‘对方’只战死了一位将军!”93阅兵之后,台岛将军名嘴
【306评论】【27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