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经济日报
记者从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获悉,9月20日,该所在辽宁兴城举办了梨新品种(系)品鉴会及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观摩会。来自国家梨产业体系遗传改良研究室的专家、试验站长及团队成员,葫芦岛市科协有关部门、各县(市、区)科协负责人,大连普兰店区代表团成员等100多人,对果树所梨资源与育种团队近年来培育的40多个不同熟期、不同大小、不同颜色的优质多抗系列梨新品种(系)进行了品鉴。
国家梨产业体系秋子梨品种改良岗位和种质资源收集与评价岗位展出的“华蜜”“晚脆香”“华彤”“华锦”等品种,品质优、特色明显,得到了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据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秋子梨品种改良岗位科学家欧春青介绍,“华蜜”为该团队选育的优质、中熟、红皮、脆肉、浓香型梨新品种,已在辽宁、河北、山东等地试栽,综合性状表现优良,2024年被选为辽宁省农业主导品种。
“晚脆香”为该团队选育的优质、晚熟、红皮、脆肉、浓香、耐贮藏梨新品种,果实风味香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4.4%,可滴定酸含量0.11%,果肉抗氧化,室温可贮藏1个月以上保持品质不变,极具发展潜力,也被评为2024年辽宁省农业主导品种。
据悉,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承建的国家梨种质资源圃现保存梨种质资源14个种1600余份资源,是目前我国保存梨资源数量和种类最为丰富的国家资源圃,位居世界前列。果树所梨育种工作开展历史悠久,至今已有近70年的历史,该所先后育成梨及矮化砧木新品种30余个。育成品种已在国内大面积示范和推广应用,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获国家、省部级成果奖10余项,为我国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全面振兴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经济日报记者常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