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兴高采烈宣布对中国团体游客实行免签入境政策,可谁能想到,政策还没落地,韩国竟

鉴清评趣 2025-09-21 11:43:22

韩国兴高采烈宣布对中国团体游客实行免签入境政策,可谁能想到,政策还没落地,韩国竟然爆发了大规模反对的游行。那些举着标语高喊反对口号的场景,真让人反感和寒心。一边韩国政府眼巴巴盼着中国游客消费来拉动经济,一边又纵容这种不友好行为。 6月底首尔明洞商圈首次出现小规模抗议活动,参与者举着“拒绝中国游客”的标语牌,在购物街来回游走。起初人们只当是极少数人的情绪宣泄,毕竟中韩互为最大贸易伙伴,2024年中国游客占韩国入境游市场的28.1%,是当之无愧的“金主”。 但7月初,右翼组织“自由大学”将抗议升级:数十名成员在中国驻韩大使馆前焚烧象征性物品,甚至撕毁国旗,相关视频在社交媒体疯传后,原本分散的抗议力量迅速集结。 真正让局势失控的是8月爆发的“间谍谣言”。部分保守派媒体声称“驻韩美军抓获99名中国间谍”,尽管韩国警方迅速辟谣,但谣言已像野火般蔓延。 失业青年群体成为主要传播者——韩国20-29岁青年失业率长期徘徊在20%左右,当他们看到中国新能源汽车在韩国市场份额突破15%、造船业订单量是韩国的2.5倍时,焦虑感转化为对“竞争对手”的敌意。 这种情绪被某些势力巧妙利用: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每年向韩国特定团体提供超1700万美元资助,这些资金不仅用于制作双语标语牌,还培训年轻人如何通过社交媒体煽动对立。 抗议活动在9月达到顶峰。9月15日,约3000名抗议者聚集在光化门广场,他们统一穿着印有美国国旗图案的T恤,手持中韩双语辱华标语。 更耐人寻味的是,游行路线刻意绕过韩国传统商业区,转而包围中国游客密集的东大门市场。有目击者称,部分抗议者向中国游客比划挑衅手势,导致多家商铺提前闭店。这种“精准打击”的背后,是抗议组织者明确要求参与者“避免与美军基地产生关联”,试图将矛盾集中在中国身上。 韩国政府的应对显得迟缓而矛盾。总统李在明直到8月12日才首次表态,称“暴力行为损害国家形象”,但此时距离首场大规模抗议已过去近两个月。 法务部在9月10日宣布启动对“自由大学”的调查,可此时中国游客的预订取消率已攀升至12%。旅游业界算过一笔账:按照原计划,国庆期间预计有15万中国团体游客入境,按人均消费800美元计算,可为韩国带来1.2亿美元直接收入。但抗议爆发后,多家旅行社接到中国合作方通知,要求暂停推广韩国线路。 在这场闹剧中,最荒诞的莫过于“免签政策”与“反华游行”的同台演出。韩国政府推出免签的初衷明确:2024年对华试行单方面免签后,中韩人员往来增长13.9%,此次扩大至团体游客,旨在刺激地方经济。 济州道知事吴怜勋公开表示,该岛30%的旅游业者依赖中国游客生存。但抗议者似乎选择性忽视了这些数据——当中国游客在乐天世界排队两小时只为玩过山车时,当釜山海鲜市场老板为学中文报培训班时,某些人却忙着在街头制造对立。 如今,距离免签政策生效还剩不到两周,韩国旅游局仍在紧急补救:在微博发起“韩国等你来”话题,邀请中国KOL拍摄“安全旅游”视频,甚至考虑为团体游客配备警卫随行。 但信任裂痕一旦出现,修补远比破坏困难。这场风波暴露的不仅是社会治理的漏洞,更是一个尴尬现实:当某些势力试图将经济问题政治化时,最终买单的往往是普通民众。 那些在明洞摆摊三十年的老奶奶,那些在济州岛经营民宿的年轻夫妻,他们期待的“中国游客潮”,不该被政治操弄搅成浑水。 你怎么看待这场“欢迎”与“反对”的冰火两重天?当经济合作遭遇民粹情绪,两国该如何找到平衡点?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观点。

0 阅读:3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