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霍去病在2000年后依旧能成为网红顶流?准确的来说,是霍去病的墓地成为顶流,一年到头,不管是白雪皑皑,还是炎热的夏天,冠军侯墓前,都摆着鲜花和各种祭品。 日前,广西柳州一个15岁的姑娘,因为特别崇拜西汉名将霍去病,专门坐了很远的车去陕西兴平的茂陵博物馆,在霍去病墓前祭拜,还写了一封长信表达敬意。 这事一传到网上,几乎全是点赞的声音,不少人说这才是年轻人该追的星,还跟着喊“追星当追霍去病”。 这姑娘的举动挺朴素,却戳中了很多人,现在大家看够了流量明星的热闹,突然发现,真正该放在心里的“星”,是像霍去病这样能让人记两千年的英雄。 这姑娘追的这位将军,人生挺有意思,开局其实挺“意外”。 霍去病是平阳侯府里一个婢女卫少儿,和当地小吏霍仲孺偶然生下的孩子,出生时爹妈就想让他无病无灾,随便取了“去病”这个名字。 后来他姨母卫子夫被汉武帝选进宫,还成了皇后,卫家一下子就起来了,霍去病也才有机会靠近皇帝。 这孩子从小就不一般,骑马射箭一学就会,还不喜欢死读古代兵法,说打仗得看实际情况应变。 17岁那年,他跟着舅舅卫青去打匈奴,别人都劝他跟紧大部队稳着点,他偏不,带着800个精壮骑兵就冲进大漠。 不光杀了两千多敌人,还抓了匈奴的王爷级人物,汉武帝高兴坏了,直接封他为“冠军侯”,意思是他勇冠三军,这时候的霍去病,比现在很多高中生还小呢。 20岁的时候,霍去病已经成了汉朝的“骠骑将军”,这可是军队里顶厉害的官。 他两次去打河西的匈奴,第一次带着一万骑兵,越过大山、穿过草原,杀了匈奴的折兰王、卢侯王,还把匈奴用来祭天的金人给抢了回来。 第二次更猛,队友没按时赶到,他干脆自己带着人绕了两千多里,从匈奴背后突然袭击,杀了三万多敌人,还逼得匈奴的单桓王、酋涂王投降。 打那以后,汉朝就控制了河西走廊,后来设了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个郡,打通了和西域的路,匈奴人只能哭着唱“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再后来,22岁的霍去病跟着卫青去漠北打匈奴主力,他追着匈奴左贤王部跑了两千里,杀了七万多敌人。 一直追到匈奴人祭天的狼居胥山,在山上堆土祭天,又去姑衍山祭地,这就是后来所有名将都想达到的“封狼居胥”。 打完仗汉武帝要赏他豪宅,他说“匈奴还没灭,我哪能先安家”,这话到现在听着还让人热血沸腾。 可这么厉害的将军,24岁就突然去世,汉武帝特别伤心,让河西五郡的铁甲军排成队,从长安一直送到茂陵。 还把他的墓修成祁连山的样子,就是要让所有人都记得他的功劳。 大家对这姑娘祭拜霍去病这么上心,其实是因为现在很多人对“追星”有点迷茫,追来追去发现那些流量明星没什么能留下的。 可霍去病不一样,他的故事、他的精神,过了两千年还能让人佩服。 他的墓现在成了热门景点,不只是因为这姑娘的祭拜,更因为这墓本身就藏着真东西。 墓前的“马踏匈奴”石刻,一匹战马踩着匈奴兵,看着就有气势,这是两千多年前汉朝军队的底气。 还有“卧马”“跃马”这些石刻,简单几笔就把锋芒透出来,是中国最早的大型石雕,现在看还是震撼。 更重要的是,这墓不是冷冰冰的石头,是“爱国”“勇敢”“担当”这些词的好例子。 有人说霍去病能当大将军是靠亲戚,其实真不是,汉武帝看重他,首先是他能打胜仗,而且会用巧劲。 匈奴骑兵跑得快,他就比匈奴人更能跑,不用后方运粮,靠抢匈奴的牛羊补给,这叫“以战养战”。 匈奴部落散,他就专打首领,首领一抓,下面的人就乱了。 其次是他敢担当,受降浑邪王的时候,匈奴人里有人想跑,他直接带着人冲进去杀了八千多叛乱的,一下子就稳住了局面。 “封狼居胥”成了名将的最高荣誉,不是因为杀了多少人,是因为这事儿的意义不一样。 那时候匈奴老是来抢汉朝的粮食、杀老百姓,汉朝打了几十年都没彻底赢过,霍去病在狼居胥山祭天,等于告诉匈奴人: 你们的圣地我们能占,你们再敢来,我们就打到你们老家去。 所以后来的窦宪打匈奴要“勒功燕然山”,岳飞北伐想“直捣黄龙”,都想照着霍去病的样子干,就是因为这已经不是一个战功了,是咱们民族的一种精神象征。 直到现在,霍去病还是军人的偶像,因为他的精神和现在的军人太像了。 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现在的边防战士守在零下几十度的地方,说“清澈的爱,只为中国”,都是把国家放在最前面。 他17岁就敢孤军深入,现在的军人救灾的时候往洪水里跳、往火里冲,都是敢向险而行。 就连当年林徽因设计国徽,都参考了霍去病墓前的“马踏匈奴”石刻,就是想把这种“不服输、敢担当”的精神,刻进国家的象征里。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1评论】【9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