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帮沙特建高铁反而倒贴40亿,都说是亏大了,其实大赚了一笔。 说起中国帮沙特建高铁这事儿,总让人觉得挺有意思的。表面上看,中国企业砸进去一大笔钱,还超支了40亿左右,大家都觉得这是个亏本买卖。可仔细一琢磨,这里面藏着的门道可不少,不仅没亏,反而让中国在国际上捡了不少实打实的便宜。 沙特阿拉伯那边,麦加和麦地那是伊斯兰教的两大圣城,每年有上千万穆斯林从世界各地赶去朝觐。以前的交通全靠公路和老式火车,挤成一锅粥不说,还容易出事故。2009年,沙特政府决定大干一场,招标建一条高铁线,连接这两座城市,全长450公里左右,设计时速能到300公里以上。总投资本来计划6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4000多亿。这活儿听着牛,但干起来难上加难,因为线路得穿越沙漠、山地,沙子松软,高温能到50度,沙尘暴说来就来。国际上不少大公司去看了看地形,算了算成本和风险,摇头走人了。欧洲的阿尔斯通、日本的新干线团队、西方的通用电气,都觉得这项目回报低、麻烦多,不划算。 这时候,中国铁建和中铁十八局这些企业站出来了。为什么接?不是脑子一热,而是看准了长远价值。中国高铁技术当时已经很成熟,国内建了上万公里,经验足。2010年左右,中国中标了轨道铺设、桥梁建设和几个大站的部分工程。报价比欧美低三成左右,沙特一看,性价比高,就签了。施工从2011年开始,拉了几年,到2018年终于通车。整个过程,中国团队派了上万人过去,克服了各种难题,比如用碎石和防沙网稳固路基,引进耐高温材料和轮班制对付热浪,还挖井解决水源问题。结果呢?高铁建成了,时速300公里,跑一趟麦加到麦地那只要1个半小时,以前开车得4小时。每年能运2000多万人次,极大缓解了朝觐高峰的拥堵。 可问题是,钱呢?项目总成本超支了,具体到中国企业的部分,亏损了大约40亿人民币。为什么超支?一是地形太复杂,沙漠里挖隧道、建高架桥,花的材料和人工比预计多;二是进口设备贵,沙特本地供应链不全;三是延误,沙尘暴和高温让进度慢下来,利息和额外协调费都上去了。西方媒体当时可没少嘲笑,说中国是“冤大头”,干了九年活儿,到头来自己贴钱。沙特那边也一度抱怨,但最终还是验收了,因为高铁质量过硬,运行稳定,没出大毛病。 这就让人纳闷了,为什么中国明知有风险还干?亏了40亿就白亏了?其实远不是这么简单。从经济账算起,这笔钱不算啥。沙特和中国签了长期能源合作协议,确保中国50年石油供应稳定,价格波动控制在一定范围。2022年,中国进口原油超过5亿吨,每吨省个100块钱,就够抵40亿了。更别说长期来看,油价稳了,中国能源安全就多一层保障。沙特是全球最大产油国,这关系值千金。 中国通过这个项目,练就了一身在极端环境建高铁的本事。沙漠固定路基的技术、高温下设备维护的办法,这些都成了宝贝。以后在中东、非洲的类似工程,直接拿来用,省时省力。拿印尼雅万高铁来说,就是借鉴了麦麦线的经验,顺利推进。中国高铁出口从这起步,订单越来越多。麦麦高铁本身就是活广告,每年几千万朝觐者坐上去,体验了平稳运行和舒适车厢,回去一传十十传百,中国工程的口碑就起来了。国际上,中国基建影响力直线上升,中东国家开始主动找中国合作。 战略上更赚。沙特对中国信任加深,近年来从中国买了不少军工和高科技产品,比如无人机和通信设备,这拉动了中国相关产业。沙特还发行了石油人民币债券,用人民币结算油款,削弱了美元的定价权,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这在“一带一路”框架下,是实打实的进展。美国那边看不惯,想在中东推自己的铁路计划,拉印度一起围堵中国。但印度铁路建得慢,能力有限,到头来可能还得中国接盘。中国在全球基建市场的份额稳稳上升,从非洲到拉美,到处是合作机会。 当然,这项目也不是没问题。超支是事实,沙特政府对一些延误有过不满,但整体合作还是共赢。沙特高铁运营几年,客流量大增,经济效益明显。中国企业也没闲着,项目后继续在中东拿单子,比如建高速公路和隧道。总的来说,40亿的“亏损”换来了技术升级、能源稳定和市场打开,这买卖划算得不能再划算。国际合作就这样,有时候短期看亏,长期看赚。沙特和中国关系越来越铁,中东格局也因为这个项目多了一丝变化。 这事儿反映出中国基建的模式。不是单纯卖技术,而是打包输出全产业链,还带上长远伙伴关系。西方企业更注重短期利润,报价高、风险低才接活。中国不一样,愿意冒险,换取大图景。结果呢?麦麦高铁成了中国高铁“走出去”的标杆,证明了在沙漠也能建世界级工程。沙特王室成员坐上去试乘时,对中国团队竖大拇指,这影响力不是钱能买的。
中国帮沙特建高铁反而倒贴40亿,都说是亏大了,其实大赚了一笔。 说起中国帮沙特建
烟雨朦胧夜微凉
2025-09-21 04:34:55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