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徐州一主任医生趁妻子不在,偷偷服用了4克毒性极强的曼陀罗花,所有人都以为他疯了,殊不知正是他的这一壮举,造福了无数病患! 说起王延涛这个人,得从他的早年经历开始讲。他1935年出生在江苏沛县,那时候家里条件一般,但他学习挺用功,考上了南京医学院。1958年毕业后,直接分配到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的外科部门工作。刚去的时候,医院设备简单,他从最基本的活干起,每天处理伤口、做急诊手术,慢慢练就了一手好技术。几年下来,他就成了主治医生,负责一些复杂病例。1960年,他有机会去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麻醉技术,那边条件好点,他学了各种麻醉方法,包括乙醚吸入和静脉复合麻醉。回徐州后,他组建了医院第一个麻醉专业组,和两个同事一起干,逐步把麻醉工作规范起来。那个年代,手术量不大,但他负责的那些全麻手术都做得稳当,周边医院的医生还来观摩学习。到六十年代后期,他已经当上麻醉科主任,带团队处理越来越多病例。 那个时候,医疗资源紧张,尤其是麻醉药。乙醚是主流的全身麻醉药,但工厂停产后,供应一下子断了。医院里堆了不少需要手术的病人,比如甲状腺肿大、腹部肿瘤什么的,本来技术上能治,却因为没药没法动刀。病人只能躺在床上熬日子,有些重症的拖着拖着就没了。王延涛看着这些情况,觉得不能坐视不管。他开始翻古书,查华佗的麻沸散记录。古籍里提到两种主药,一个是曼陀罗花,也叫洋金花,另一个是闹羊花,都是有毒的植物。他先拿动物试,兔子、狗什么的,灌药或注射,但效果不理想,没达到完全麻醉,还出现些副反应。病人越来越多,他想,再不找出路,就真没辙了。那个时代,没法等正规临床试验,他就决定自己先试,从小剂量开始。 第一次,他服了1克曼陀罗花配其他药,头晕了会儿,没啥大效果。两天后加到2克,睡了3小时,但时间太短,不够支撑大手术。他继续加量,每次记录身体反应,像脉搏、呼吸、醒来后的感觉。1970年7月1日,他等妻子辛治娟上班去了,一个人在家称了4克曼陀罗花,加上乌头、川芎、当归这些辅助药,煎成汤喝下。很快就意识模糊,昏睡过去。同事知道后赶来守着,观察他瞳孔扩大,呼吸均匀,但就是醒不过来。过了9小时,他才睁眼,身体没明显不适。这次试验证明,这个剂量能维持长时间麻醉,而且安全可控。大家起初都觉得他太冒险了,但结果摆在那,就服了。 这个发现很快就用到临床上。1970年7月8日,第一例患者是个32岁的女性,需要做甲状腺次全切除。她服了同样剂量的药汤,5分钟后入睡,推到手术室再静脉注射冬眠合剂辅助。手术过程顺利,切开皮肤没痛觉反应,结束后她醒来恢复正常。这标志着中药麻醉在现代医院里第一次成功应用。医院药剂科后来把这配方做成针剂,便于注射用。消息传开后,其他医院来学,徐州成了中药麻醉的发源地。王延涛没停下,他还想验证闹羊花的方子。准备药时,妻子发现了,她是护士,知道风险大,就自己先服了闹羊花。结果中毒严重,昏迷了7天,医院全力抢救,用了解毒药和支持治疗,才把她救回来。这事证明闹羊花毒性太大,不适合当麻醉主药,循环系统抑制过强。药理专家后来通过动物实验也确认了这点。 从那以后,中药麻醉推广开了。1970年8月,江苏省在徐州开现场会,代表们看手术过程,觉得方法可靠,虽然深度控制有点难,恢复时间长,但安全简便。市里几家医院先用起来,积累了30多例病例。1971年夏天,全国第一次中药麻醉学习交流会在徐州召开,来自各地的医生观摩,讨论怎么结合冬眠药复合用。大家认可这是全身麻醉的一种新形式。1973年,又在徐州开第二次全国会议,收集了4.6万例数据,证明有效率高,还发现有改善微循环、抗休克的作用。1975年第三次会议,继续推广经验。到1981年,这种麻醉在全国医院和军队里用得广,包括心胸手术、战地急救,帮了不少人渡过药荒期。总的算下来,完成的手术有好几万例,救了不少命。
1970年,徐州一主任医生趁妻子不在,偷偷服用了4克毒性极强的曼陀罗花,所有人都
运赛过去
2025-09-20 22:43:5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