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的宰相马周是什么人?毛主席曾评价,与他相比,姜子牙不值一提!601年,他生

银月高悬念情长 2025-09-20 19:09:42

李世民的宰相马周是什么人?毛主席曾评价,与他相比,姜子牙不值一提!601年,他生于唐博州清河郡茌平县,如今的山东茌平,有一回他找袁天罡看相,袁天罡说他活不过一年!一年后,马周又来了,袁天罡大惊:你将位极人臣,怎么做到的? 马周字宾王,生于隋末大唐初年,也就是公元601年,籍贯是博州清河郡茌平县,也就是现在的山东聊城市茌平区。一个普通的地方,一个普通的出身,父亲是地方小吏,家境不算富裕。 早年间他曾在州里做过书佐,相当于现在的基层文员,但没几年就因为看不惯上司的贪污行为,愤而辞职。 辞官之后,他选择了读书自修,一度生活颇为清苦,甚至寄人篱下。那个时候,马周在地方上几乎没有什么名声,他不是世家子弟,也不属于士族集团,一眼看去实在不像会有什么大出息的人。 在唐太宗贞观年间,马周在长安寄居求职,一度生活困顿,没人赏识。他曾经写信求见当时的著名宰相房玄龄,但没有得到回应。 后来有人把他的文章转呈给李世民,李世民读后大为惊异,立即召见他,并破格录用。李世民当时称马周“有经邦之才”,也就是说,他具备治国安邦的能力。 马周的才干主要体现在两方面,一是制度建设,二是用人识人。在制度方面,他参与制定和完善了很多官吏选拔、律令法规等方面的政策,这些制度在唐代中后期仍然发挥作用。 在用人方面,他曾多次向李世民推荐贤才,也敢于纠正皇帝的用人偏差,这在当时是极为罕见的。 提到马周,很多人会想到一个广为流传的说法:他曾去找袁天罡看相,袁天罡说他活不过一年。但一年后马周不仅没死,还步入政坛,袁天罡见了他之后惊呼道“你将位极人臣”。 它更多地是一种后人的演绎,用来反映马周命运的急转直上。我们不能全信这个故事的细节,但它所反映的核心事实是确凿的——马周确实在短时间内从社会边缘走入朝堂核心,成为能与房玄龄、杜如晦比肩的宰辅人物。 马周的最大贡献,并不在于他做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而在于他在关键时期为李世民提供了稳定政治、整顿吏治的实用建议。 他的工作风格非常务实,不好高骛远,也不标新立异。他在朝中任职多年,始终保持低调,不争权、不抢功,这在政治斗争激烈的唐代政坛上非常难得。 尤为重要的是,他对皇帝忠心耿耿却不盲目顺从,勇于针砭时弊。与魏征同样直言敢谏,在此基础上,他更精于从政策维度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毛主席之所以会说“姜子牙不值一提”,这句话的重点不是贬低姜子牙,而是高度肯定马周。姜子牙是古代神话色彩浓厚的人物,其政治成就很多属于传说范畴。 而马周则是有血有肉、确有其人,他的一切成就都是靠实打实的努力争取来的。他没有显赫的背景,也没有强势的靠山,全凭自己在朝廷中一步步扎实干出来。 毛主席推崇的,是这种不靠天命、不靠神迹,而是靠实干和才识登上高位的官员,这种认识在今天看来依然具有现实意义。 马周后期身体欠佳,主动请辞,李世民虽不舍,但最终准许。他去世后被追赠为司空,陪葬昭陵,待遇极高。 值得注意的是,马周去世后,李世民曾多次提到他,说他是“治国之栋梁”,可见他在太宗心中的分量。 今天重提马周,并不是要神化他,而是希望我们能从这位宰相身上看到一种更可贵的价值观。 他不是靠运气飞黄腾达的天命之子,而是靠实干被历史选择的人才。他的故事,既有时代的偶然性,也有个人的必然性。在那个人才济济的时代,他能脱颖而出,本身就是对他能力的最大肯定。 素材来源:毛泽东点评大唐宰相马周,才德远超姜太公 2025-09-09 10:00·党史博采

0 阅读:36
银月高悬念情长

银月高悬念情长

银月高悬念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