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8月,原北京军区副司令旧伤复发,因为没有医疗证,医院都不肯收治。副司令没有办法,给老部下打去电话,请老部下帮帮自己。老部下得知情况后,迅速开办了医疗证,把副司令送往医院治疗。 1943年10月,太行山深处,山西洪洞县一个叫韩略村的地方。王近山当时正带着一支特殊的队伍——386旅第16团和一批干部家属,要去延安。为了不暴露目标,大伙儿都换上了老百姓的衣服,看起来就是一支普普通通的“农民队伍”。 路过韩略村,王近山发现这里的地形简直就是个天然的伏击圈。恰好,情报说有一队日军要从这里经过。王近山是谁?那是骨子里都刻着“打仗”两个字的人。他当即决定,打! 身边有人劝他,咱们还带着家属呢,万一出了岔子,责任重大。可王近山琢磨着,这送上门的肥肉不吃,对不起自己的性格。他迅速做了部署:把家属和警卫员安排到安全地带,自己带着主力部队,就在这山沟里布下了口袋阵。 第二天,一队日军大摇大摆地开进了伏击圈。结果可想而知,一顿猛揍,120人的日军队伍,除了3个命大的跑了,剩下的117人全报销了。 这一仗打完,王近山带着队伍继续赶路。到了延安,他才知道自己捅了个多大的“马蜂窝”。原来,他干掉的这伙鬼子,根本不是普通士兵,而是由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冈村宁次亲自组织、由一帮佐级军官组成的“战地观战团”。这一下,把日军在华北的指挥系统打了个半残,冈村宁次气得暴跳如雷。 毛主席见到王近山,紧紧握着他的手,笑着说:“我早就听说红四方面军有个‘王疯子’,今天一看,你不仅是‘王疯子’,还成了吴下阿蒙,了不起啊!” “王疯子”这个外号,是他拿命换来的。早年跟着徐向前元帅打仗,那真是猛得不要命。一次战斗,子弹打光了,他直接跟敌人肉搏,抱着敌人滚下悬崖,脑袋上撞了个大窟窿,差点就交代了。徐帅去看他,又心疼又好气地说:“子弹没了就撤,不要做无谓的牺牲!”可王近山却说:“我这条命,就是用来杀敌人的。”从此,“王疯子”的名号响彻军中。 而毛主席说他“吴下阿蒙”,是因为他不再是只会猛打猛冲的莽夫。在刘伯承元帅的悉心教导下,王近山晚上抱着《孙子兵法》啃,学会了用脑子打仗,韩略村的伏击战,就是他智慧和勇气的完美结合。 从一个放牛娃,到共和国的开国中将,王近山的前半生,就是一部写满传奇的战争史诗。然而,人生这东西,最怕的就是“然而”。 建国后,生活安定了,但英雄也难过情关。1964年,因为个人生活作风问题,王近山犯了严重的错误。这件事在当时引起了轩然大波。组织上找他谈话,希望他能认识到错误,可那时候的王近山,犟得像头牛,死活不认错,还撂下狠话:“我王近山好马不吃回头草,离婚我离定了,组织爱咋办就咋办!” 这一下,彻底把事情搞僵了。最终,中央一纸令下:撤销王近山大军区副司令员职务,开除党籍,下放到河南一个农场当副场长。 从云端跌落泥土,就是一瞬间的事。农场的日子有多苦,咱们很难想象。房子潮湿,饭菜见不到荤腥。更要命的是,战争年代留下的一身伤病,一到阴雨天就集体“造反”。旧伤复发,疼得他整夜睡不着觉,可因为身份特殊,他被收回了医疗证,连看病都成了奢望。 这就回到了咱们开头说的那一幕。1965年8月,实在扛不住的王近山,揣着身上仅有的一点钱,独自一人跑到了北京。他不敢去惊动老领导、老战友,只想找个医院看看病。可跑了好几家医院,人家一看,没医疗证,又是“犯错误”的干部,谁敢收?处处碰壁,这位在战场上从未低过头的将军,第一次感到了绝望。 万般无奈之下,他想到了自己的老部下蔡捷。那时候,蔡捷在北京联合办事处工作。王近山跑到门口,让警卫员帮忙通报。 蔡捷夫妇一听是老司令来了,激动地跑出来迎接。可当他们看到王近山面容憔悴、衣衫陈旧的样子,眼泪一下就涌了上来。这还是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的六纵司令吗? 得知老领导因为没有医疗证看不了病,蔡捷心里又酸又痛。他当即拍着胸脯说:“司令,您放心,您的病,我一定给您治好!”蔡捷夫妇动用了一切关系,火速为王近山办好了医疗证,亲自把他送进了医院。 时间又过了几年,到了1969年。在农场的这些年,王近山彻底反省了自己。他给另一位老部下,时任南京军区副司令员的肖永银写了一封信,信里满是忏悔:“我已经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还请党和中央可以再给我一次机会。” 这封信,最终递到了毛主席手中。主席看完,感慨地说:“王近山同志犯的不是政治上的根本性错误。既然已经认识到错误,也受到了惩罚,组织上应该给他一个机会。”据说,中央还特意征求了他前妻韩岫岩的意见。韩岫岩得知王近山的境况后,也叹了口气,说:“事情过去这么多年了,他受的惩罚也够了,我不再怨恨他了。” 1970年,一纸调令,王近山重返军队,被任命为南京军区副参谋长。那一年,他55岁。
80年华国锋来南京,许世友称病不见,晚年许评价:华同志耳根子软1980年6月1
【1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