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棣打出永乐盛世,为啥25年后就发生了土木堡之变。 其实明朝军事在朱棣活着时就

佳霖谈历史 2025-09-20 15:41:17

朱棣打出永乐盛世,为啥25年后就发生了土木堡之变。 其实明朝军事在朱棣活着时就不行了,具体表现为缺乏独当一面的大将。 靖难之役后,朱棣大封功臣,四人封国公(含追封),十四人封侯爵(含追封),十一人封伯爵。 但对比洪武时期的开国功臣,靖难功臣的成色明显不足。 比如淇国公丘福,57岁还只是个千户(正五品),三年之后变国公,67岁佩征虏大将军印,率领同为靖难功臣的武城侯王聪、同安侯火真、靖安侯王忠、安平侯李远,北征鞑靼。结果因为突突猛进,全军覆没。 事实证明,邱福在洪武朝没混出名堂,不是怀才不遇,他就只是个千户水平。而他之所以能逆袭,主要是因为跟对了老板。 还有上面提到的王聪,靖难之前43岁,担任百户(正六品)。 火真,靖难之前51岁,担任千户。 李远,生年不详,靖难之前为指挥佥事(正四品)。 这些人在朱棣手底下担任中层军官,负责冲锋陷阵,没问题。但让他们像徐达、常遇春、李文忠、蓝玉那样独当一面,带着几万大军找蒙古人干架,那就是白送。 而一直被调侃为赵括第二的李景隆,你还别瞧不起他。除了朱棣,当时也就李景隆具备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和精力。朱高煦都不够格。 朱高煦在靖难期间的表现仅次于朱棣,如果大力培养,有可能具备独领一军的能力。 只是在朱高炽被立为太子的大背景下,朱高煦武功再高,临阵战术再强,都不能重用。否则就要重演玄武门之变了。 也正是因为朱高煦不能用,老一辈靖难勋贵又难堪大任,朱棣五伐蒙古都得御驾亲征。顺便培养张辅、陈懋、朱勇、王通、柳升等功勋二代。 但朱棣挑选的这些未来之星,也大多晚节不保。 1427年,柳升、王通奉命镇压交趾黎利叛乱,由于地形不熟,加上轻敌,柳升中伏而死。王通大败而逃,后被革除爵位,贬为庶民。 张辅活了75岁,眼看就要上岸,结果阴沟里翻船,死于土木堡之变。 朱勇战死于土木堡之变前夕的鹞儿岭之战。而这场鹞儿岭之战,完全暴露了明军的真实战力。五万 精兵在瓦剌军面前,一捅就破。 可以这么说,从朱棣继位伊始,明朝军事就是一年不如一年,全靠朱棣撑着。朱棣死后,明军战力直线下滑。 到了土木堡之变,间隔25年,又过了一代人,更废了。 一个瞎指挥的皇帝,指挥一支战力明显下滑的军队,碰上已然崛起的瓦剌,打输了不奇怪。打赢了才是见了鬼。

0 阅读:203

评论列表

牧野

牧野

1
2025-09-20 23:34

缺大将?你怕是不知道靖远伯 王骥 吧。

侣行

侣行

1
2025-09-20 22:12

在乱世千里马常有,伯乐不常有,一将无能,坑死三军

猜你喜欢

佳霖谈历史

佳霖谈历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