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收到兆惠被数万叛军包围在黑水营的消息后,认为肯定守不住了,便提前给这个爱将开“追悼会”。不曾想,乾隆再次收到战报,竟然是兆惠脱险的消息。 当时,大小和卓(波罗尼都与霍集占)发动叛乱,天山南北陷入了战火之中。乾隆任命雅尔哈善为靖逆将军,命他率领军队前往征讨大小和卓。 雅尔哈善是个空谈之人,能力平平,在围攻叛军的重要据点库车时,他因防守疏忽,竟让霍集占带着叛军主力从城池后方的水道顺利逃脱。 乾隆接到奏报后,气得够呛,一面下令将雅尔哈善革职查办,一面让兆惠领兵平叛。 接到圣旨时,兆惠正在伊犁处置军务,他当即率领数千人马,向天山南路进军。 与此同时,从库车逃脱的霍集占等人,一边收拢溃散的残兵,一边策动各部落,兵力扩充到数万之众。 兆惠率领清军抵达叶尔羌城外后,发现叛军主力聚集在此,城池的防守很是严密。兆惠清楚,单靠他手上这几千人,强行攻城绝非上策。 在勘察了周边地形后,兆惠发现叶尔羌城西南方向的黑水河对岸,有一片开阔的地带。这里不仅便于军队扎营,还能切断叛军的粮草运输通道。于是,兆惠率领清军渡过黑水河,在对岸安营扎寨。 然而,兆惠万万没有想到,这个看似合理的决定,却让他踏入了霍集占早已设好的陷阱。当他率领三千多名清军成功渡过黑水河,搭建好营寨时,埋伏在四周的数万叛军突然从各个方向冲杀出来。叛军不仅人数远超清军,还配备了大量的火铳,甚至拥有从波斯引进的 “赞巴拉克” 重型火绳枪。 面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袭击,兆惠临危不乱,立刻下令清军结成严密的方阵进行抵抗。叛军见难以的守便采取围而不打的战术。 黑水营被围的消息,通过驿站的快马日夜不停地送往京城。在那个交通不便的时代,从西域到京城,即便是速度最快的驿马,也需要二十多天才能抵达。 所以,当乾隆收到这份军报时,距离兆惠被围已经过去了将近一个月。在乾隆看来,兆惠率领的三千多清军,面对数万叛军的围攻,又失去了粮草和退路,是没有生还的可能。 一想到跟随自己多年、立下无数战功的兆惠,应该已经战死在遥远的西域沙场,乾隆就忍不住悲从中来。 为了表达对兆惠的 “哀悼之情”,乾隆当即下令,在京城为兆惠举办一场隆重的 “追悼仪式”。他首先颁布了一道圣旨,追封兆惠为 “一等公”,赏赐给其家人大量的金银。 不曾想,这场 “追悼会”,竟然是一场彻头彻尾的乌龙事件。 被困在黑水营中的兆惠,其实并不像乾隆想象的那样已经陷入了绝境。虽然清军兵力不足,粮草也十分短缺,但身经百战的兆惠很快就稳定了军心,组织清军进行顽强抵抗。 黑水营附近虽然有黑水河,但叛军早已派人封锁了河道,企图断绝清军的饮水来源。面对这一困境,兆惠下令士兵们在营寨内部挖掘水井。经过不懈的努力,士兵们最终成功挖出了地下水,解决了将士们的饮水问题。 至于粮草,清军随身携带的干粮很快就被吃完了,兆惠便带领士兵们捕捉营寨周围的野生动物,将战死的马匹、骆驼的肉储存起来,勉强维持着士兵们的基本生存需求。 霍集占眼看着自己围攻黑水营一个多月,不仅没能攻破营寨,反而损失了大量兵力,心中不由得焦躁起来。他原本以为,清军被困在黑水营中,时间一长,粮草断绝,必然会不战自溃。可他万万没有想到,兆惠竟然如此顽强,硬生生守住了营寨。 就在霍集占一筹莫展的时候,又一个坏消息传来:乾隆派来的援军已经抵达西域! 原来,乾隆皇帝在为兆惠举办 “追悼会” 的同时,也没有完全放弃希望。他始终担心兆惠或许还有生还的可能,于是便下令驻守在巴里坤的定边右副将军富德,率领数千名清军精锐,火速前往叶尔羌救援兆惠。 霍集占得知清军援军到来的消息后,认为如果不能在清军援军与黑水营的清军汇合之前攻破营寨,自己就会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于是,霍集占孤注一掷,集中大部分兵力对黑水营发动总攻。 就在叛军全力进攻黑水营的时候,富德率领的援军突然从叛军的后方发起了猛攻。叛军陷入腹背受敌的困境,阵脚大乱。 兆惠在营寨中看到援军到来,立即下令全线出击。霍集占见大势已去,只好带着残余的兵力逃往喀什噶尔,困扰清军多日的黑水营之围终于成功解除。 黑水营之围解除后,兆惠率领幸存的清军与富德的援军顺利汇合。经过短暂的休整,他们便开始率军追击逃往喀什噶尔的大小和卓。此时的大小和卓,早已如同惊弓之鸟,他们率领着残余的兵力一路向西逃窜,企图逃到中亚的浩罕国寻求庇护。 兆惠和富德率领清军紧紧追击,,最终在帕米尔高原的伊西洱库尔淖尔追上了叛军。叛军纷纷缴械投降。走投无路的大小和卓,只能带着少数亲信继续向西逃亡,最终被浩罕国的国王下令处死,他们的首级也被送回了清朝。 乾隆得知叛乱平定的消息,回想起自己之前为兆惠举办的 “追悼会”,忍不住哈哈大笑起来。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