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北平解放,载沣将家人全部叫到一起,废除王府沿袭多年的请安制,然后对家人们说:“以后大家都不用请安了,互相之间称呼同志吧!”而他另一个决定让自己享受到从未有过的快乐。 载沣从儿女们口中得知,解放军包围了北平城,为了彼此有个照应,载沣让家人们都搬进西侧花园的益寿堂。 这位清朝的末代摄政王,溥仪的父亲,此时已经65岁了。 1949年1月,傅作义在北平和平起义,迎接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城。 之后载沣每天都要打开收音机,尽可能地了解相关资讯。 2月3日,载沣在日记中写道:"正月,北平局部开始和平矣……解放军入城尚俱安静。" 载沣比谁都明白,朝代更替是多么凶险的事情。 他看到解放军在入城之后,并没有扰乱北平民众的正常生活。 这让载沣稍微松了一口气。 他感受到这支军队的与众不同,心里很踏实,许久不曾出门的他决定租辆洋车在北京城逛一逛,看看和之前有所不同的社会风气。 新时代真的来了,载沣心里清楚得很。 1949年,北平解放,载沣将家人叫来一起,废除了王府里沿袭多年的请安制,告诉家人"以后不用请安了,互相之间叫同志吧"。 这个决定让载沣自己都觉得轻松。 几百年的规矩说改就改了,家里人起初还有些不习惯,但很快就适应了新的称呼方式。 不用再磕头请安,不用再拘泥于那些繁文缛节,一家人相处变得自然多了。 载沣发现这样的家庭气氛比以前好太多。 以前那套王府规矩,把家人搞得像上下级一样,现在大家都叫同志,说话也随意了,连吃饭都比以前香。 但是光改称呼还不够,王府的经济压力越来越大。 新中国成立后,各大部委急需房屋作为办公或者生产基地,很多单位都中意醇亲王府。 载沣作为社会的一分子,也想为国家做些贡献。 同时王府原有仆人大量离去,空闲出大批房子,维护费用占去很大一部分支出。 出售王府不但减少开支,还能得到一大笔钱补贴日常开销。 载沣想来想去,决定把王府卖了。 1950年,载沣把醇亲王府出售给了"国立高级工业学校",当时的价钱是九十万斤小米。 九十万斤小米,这在那个年代可不是小数目。 他售房款的一半留给自己另购住房,另一半由八个子女即溥杰、溥任、韫龢、韫颖、韫娴、韫馨、韫娱、韫欢平分。 卖了王府,载沣一家搬到了东城的利薄营。 房子小了,但是载沣的心情却舒畅了。 房屋虽然小了,人口也减少了,但是载沣的心情却宽敞了很多,1950年腊月底,载涛请载沣去吃别具风味的"菊花火锅",一家人说说笑笑,载沣开环畅饮,尽情的享受着晚年的天伦之乐。 载沣觉得这才是真正的生活。 以前在王府里,规矩太多,压抑得很,现在住小房子,反而自在。 1950年8月,载沣在得知溥仪在抚顺战犯所里接受劳动改造后,长舒一口气。 儿子溥仪能接受改造,载沣心里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 载沣这一生经历了太多动荡,年轻时当摄政王,中年时看着清朝灭亡,后来又经历了军阀混战、日本侵华。 现在终于可以安安静静过日子了。 他每天的生活很简单,早上吃点玉米渣粥、烧饼、炸圈,中午晚上主要吃面条,一顿饭就两三个菜。 生活简朴,但是载沣心里踏实。 晚年的载沣长期遭受糖尿病的困扰,他对于吃药却很抗拒,他相信命运,信奉"生死有命,富贵在天"。 1951年2月3日,载沣因多年老病感染风寒,医治无效病故。 除了溥仪与溥杰,溥任与六个女儿都陪在他的身边,载沣走的也算安详,没有太多的痛苦。 载沣享年68岁。 丧事由溥任和载涛出面料理。载涛是位礼仪专家,对前清典制尤为精通,与北京"红白口"行业也有一些交情。 最终,载沣得以按照满清旧礼来安葬。 从末代摄政王到普通市民,载沣用自己的方式完成了人生的转换。 废除请安制,改叫同志,这个决定看起来简单,实际上意义重大。 这说明载沣真正接受了新时代,不再抱着旧制度的幻想。 卖掉王府更是明智之举,既为国家建设做了贡献,又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轻松。 载沣晚年最大的快乐,就是能跟家人平等相处,不用再维持那些虚假的等级关系。 一个"同志"的称呼,让这个曾经权倾一时的摄政王找到了真正的家庭温暖。 参考信息:
乾隆之所以选择嘉庆当皇帝,原因也是很无奈的。因为在嘉庆之前,乾隆先后选择了5位接
【1评论】【6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