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了!来了!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公开表态!
9月18日,布鲁塞尔的新闻发布厅里,一句话瞬间点燃外界关注的焦点,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当着媒体的面说:“我们需要减少对美国单一市场的依赖,更积极地与印度、南非等新兴经济体合作。”
这不是外交场合的客套话,而是一次意义深远的政策转向,过去几年,欧盟和美国的贸易关系一直不太平,钢铝关税、电动车补贴、数字税、跨大西洋碳政策。
每一项都像是在这对“老盟友”之间扔下一个石子,激起越来越多的涟漪。
尤其是2024年年中,美国以“国家安全”为由,重新加征对欧汽车和零部件的高额关税,这一下子打在了德国、法国的核心产业上,美国的做法,让不少欧盟国家感觉“被朋友摆了一道”。
冯德莱恩的讲话不是突然冒出来的,这背后有一连串事件在发酵,今年7月,美国财政部发布一份报告,明确将部分欧盟成员国列入“数字服务税观察名单”。
紧接着,美国商务部宣布对欧盟制造的电池、风电设备启动“反倾销调查”。
这就像两个合伙人开了一家店,一个突然对另一个说:“你做的货我不想要了,还可能要罚你钱”,合伙人之间的信任,自然也就开始动摇。
欧盟内部也开始出现压力,法国总统马克龙在多个内部会议上提出,欧盟应该“对美国保持战略警惕”。
德国副总理哈贝克则更直接,说“美国不是我们唯一的市场,我们不能再把鸡蛋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 这时候,冯德莱恩出面发声,既是顺势而为,也是一种政策引导,她没有直接点名批评美国,但意思很清楚,欧盟要另寻出路。
至于为什么会提到印度和南非,这两个国家,一个是人口大国,一个是资源大国,印度的中产阶级正在崛起。
南非则是非洲地区的重要门户,更关键的是,它们在对外贸易上相对灵活,谈判空间大,市场增长潜力也高。
对欧盟来说,与这些国家加强合作,不只是为了出口产品,更是为了把供应链拉得更长,避免被美国产业政策牵着鼻子走。
比如,欧盟正在筹划的“全球门户计划”,就打算投资非洲和南亚的基础设施,建立新的能源和物流通道,减少对美技术和原材料的依赖。
这不是欧盟第一次表达“自主”的想法,早在2021年,冯德莱恩就提出“开放的战略自主”,意思是既不脱钩,也不依赖,可当时说得多,做得少。
这次不同,欧委会已经在推进一系列具体项目,比如与印度重新启动自由贸易协定谈判,与南非商讨绿色能源合作,在非洲设立新的数字经济枢纽。
这些动作说明,欧盟是真的动起来了,不再只是嘴上说说,美国方面的反应也很微妙。
白宫发言人回应时说,“尊重欧盟的战略选择”,但同时强调美欧之间的“共同价值观”,这话听着温和,但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距离感。
对于欧盟来说,真正的问题还在后面,印度和南非虽然值得合作,但制度差异、语言文化、基础设施短板都是挑战,要把贸易量级从百万拉到十亿,远不是签个协议那么简单。
这就像一个商人,发现自己最重要的客户开始加价、挑毛病、迟迟不结账,于是他决定另找供货商、开拓新市场,不是要断交,而是不想被捏住命脉。
冯德莱恩的这次表态,标志着欧盟开始真正从“依附式伙伴”向“平衡型玩家”转型,未来的全球贸易棋盘上,欧盟不会再只是跟随者,而会尝试做规则的一部分制定者。
信息:美挥舞关税大棒 冯德莱恩:欧盟被迫寻求贸易多元化2025-09-19 11:09·环球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