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尼布楚条约,康熙最开始的要求是,以勒拿河为界,西部归沙俄,东部归中国,当然这是理想下的情况。为了以防万一,康熙也给索额图一个底限,那就是以额尔古纳河为界。 这是中国和沙俄在边界上较量的一场硬仗,当时内有准噶尔的威胁,外有沙俄哥萨克步步逼近,局势非常吃紧。 沙俄对西伯利亚的兴趣不难理解,这里有丰富的资源,他们看准时机,不断渗透向东,最终把手伸到额尔古纳河一带,康熙虽然有心想把边界顶到勒拿河,但眼下的现实一点都不乐观。 那个年代,情报传递慢,边疆形势无法及时得到消息。康熙看着东北那头的要塞逐步被沙俄侵占,知道再拖下去真可能彻底失控。 所以当谈判机会出现时,他一边给谈判大员索额图下了死命令,一边又派兵展示武力,就是想争取到最大利益,至少保证有个底线。 索额图带军队去了尼布楚,沙俄那边也不轻松,他们手里的西伯利亚已经花了大心思,怎么可能轻易放手?两边谈判僵了好久,桌上历史、地理各种证明全搬出来。 但两方无论怎么辩都清楚,这不是靠谁嘴硬能解决的,有兵在才有话语权,哪怕输了气势,也不能把地全让了出去。 偏偏这个节骨眼上,准噶尔要闯关内北方,康熙就更不能和沙俄把局面弄得太死,人算不如天算,一边消化西边的危机,一边只能同沙俄妥协,最后把边界放在了额尔古纳河附近。 这结果现在看有点窝火,但也真的没得选,毕竟边疆乱起来,整个国家都不安生,康熙要保的是整体局势,也算是一种现实的取舍。 签了条约后,谁都没料到事情会有后续影响。沙俄尝到了甜头,知道能和清朝谈下去,以后有事还可以继续压。 尼布楚条约在当时算是让清朝缓了一口气,边关可以休整,内部也能镇住准噶尔的威胁,短期内大家都歇了手。 但沙俄扩张的势头根本没停下,他们手里掌握了主动之后,更加自信得没边,继续觊觎远东的其他资源和土地,清朝依靠老办法,靠谈判、靠暂时的硬气,终究是防不住长期的压力。 清朝衰弱了,沙俄更是步步紧逼,连着签下《瑷珲条约》《北京条约》,东北大片土地一步步丢掉,这让人想起来就觉得气闷 这个历史节点早就说明一个道理,光指望靠妥协换安稳,不行;光有嘴,没实力撑腰,迟早要被人盯上。 康熙的选择在特定条件下或许没有错,但历史发展得太快了,今后再想逆转已经太难。 这条约更像一个例子,警示后人不能为了眼前的困局让步,就幻想长治久安,真正要的还是背后有足够的底气。 现实历史总是无情,在大国竞争和博弈面前,仁慈和退让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普京的“归还领土大行动”:开启双向合作新篇章!提起中俄边界的老故事,没人能
【3评论】【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