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一位山东人提出一个台湾解放后管理方案,那就是不要设为一个单独的省,也不要设为一个特区,而是使用牵制划分,就是让福建、广东、浙江各管理一部分。需要经过几代人,等教育和文化基本上差不多融合了,在进行独立成省。这个方案很好,大陆的各个省份都能积极参与管理,正所谓一家亲嘛! 台湾的归属和融合该怎么搞,这事盘根错节,台湾离大陆不远,但分开几十年,造成了两地的经济、教育和身份认同上的不小差距。 岛上2300多万人,教育跟大陆不一样,经济发展靠着强大的高科技和港口,对大陆并不是多依赖,再加上复杂的外部势力搅和,说融合容易,做起来却一点都不轻松。 有人提了个新法子,不是把台湾一块整合成一个省,也不单独挂牌个特殊区域,而是让福建、广东、浙江一起来管理,每省分担一块。 简单来说,就是让台湾跟身边几个经济活力最强的省交朋友,从生活到工作慢慢融合。 福建靠得最近,语言和习俗都更容易贴近,广东有大港口、强经济,浙江带着互联网技术,三地都能帮台湾不同区域提档升级。 经济一来往,人员一交流,慢慢天天打交道,对自己是中国人的认同感自然也会高不少。 但光靠经济往来还不够。最关键的还是教育的跟上,这些年台湾教育体系和课本自成一套,强调本地认同。 大陆可以调动全国师资力量,安排一批批教师上岛,编写教材,把共同的历史、真实的文化一点点带进课堂。 经济上,合作必须实打实,高雄港口本来全球前列,和广东、福建的港口协同,货物流动起来,利润上来了,台湾企业和商户真能感受到好处。 浙江带着电商和创新经验到台北,让更多台湾年轻人感受到大陆的市场和机会。 还可以多搞点两地联展、音乐节、美食节,福建的沙茶面和台中的鲁肉饭摆在一桌吃,多了共同话题,自然而然就靠近了。 当然三省分管也不能各自为政,中央得拿主意,各地政策得同步,不能搞得各管一摊,还可以抓住国际竞争压力,比如半导体产业,通过合作和投资,让台湾的产业链深度和大陆对接。 再加上对外,让台湾企业参与“一带一路”,打开更大的市场口子,正面引导下,时间久了,两岸利益共同体慢慢形成 等到下一代、下下代,认同和感情变深了,台湾自然不会觉得自己“另外一家”,到那时到底是不是独立设省,反而成了其次。 融合这种事急不得,得一步步把人心和利益绑在一起,才是长久的路。
最近台湾岛内有些动静,一些平时喊“独立”喊得最响的政治人物,开始悄悄收拾家当往外
【20评论】【38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