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中,八路军一营被日军包围,营长竟想“投降”,还要扔枪,急的一个连长大喊:谁扔枪,我打谁,六亲不认!不料这连长后来竟问日军:我们过去,能给什么待遇?[无辜笑] 1940年4月的一个清晨,冀中平原白塔村笼罩在薄雾中,八路军第33团营长石金彪正带着400多名战士在村里休整,突然听到远处传来密集的脚步声。 日军四路合围已经形成,2000多名敌军正从四个方向逼近,团长万振西当机立断,命令主力部队向东南突围,只留一个连断后,但石金彪认为一个连根本拖不住这么多敌人,主动要求带全营留守。 战斗一打响石金彪就发现了问题,日军的攻击虽然猛烈,但明显有所保留,这说明他们正准备分兵追击团主力,如果让日军主力脱身,整个33团都会陷入危险。 两个小时后,前沿阵地失守,日军攻势确实开始减弱,石金彪意识到必须想办法继续拖住敌人,一个大胆的想法在他脑中闪过。 “停止射击!”石金彪突然大喊,然后朝日军阵地喊话:“我是八路军33团团长,愿意带部队投降,但需要谈条件!” 四连连长赵大牛听到这话,当场就急了:“营长你疯了?谁敢扔枪我就打死谁!”士兵们也一头雾水,不知道指挥官要干什么。 日军指挥官听到喊话,立即停止了攻击,能俘虏一个团长和几百名八路军,这可是大功一件,他派翻译回应:“可以谈,但你们必须先交出武器证明诚意。” 石金彪赶紧派通讯员悄悄告诉赵大牛真实意图,明白这是缓兵之计后,赵大牛立刻配合起来,也朝日军喊话:“投降可以,但得保证我们的待遇,每月军饷多少?能不能当伪军?” 为了表现“诚意”,八路军战士扔出了几支早就损坏的步枪,日军果然上当,派伪军前来验收,石金彪趁机提出各种条件:要求日军保证不杀俘虏,提供粮食,安排住处等等。 就这样双方在枪炮声中进行了半个多小时的“投降谈判”,石金彪一边观察着周围地形,一边计算着时间,按照行军速度,团主力现在应该已经安全脱离了日军的包围圈。 “差不多了。”石金彪对身边的副营长低声说道,然后突然举起驳壳枪:“打!” 埋伏在村中各处的战士同时开火,前来收枪的十几个伪军当场倒下,日军指挥官这才明白被骗了,恼怒之下调来了所有火炮和机枪。 猛烈的炮火很快摧毁了八路军的阵地,石金彪带着剩下的70多名战士退到村中心,利用房屋和院墙继续抵抗,弹药打完了,就用刺刀;刺刀断了,就用石头和锄头。 最后时刻石金彪和赵大牛带着十几名伤兵冲向日军指挥部,试图与敌人同归于尽,激战中这些勇士全部牺牲在白塔村的街道上。 第二天黄昏万振西带着团主力返回白塔村,村子已经被炸得面目全非,到处是战友们的遗体,在村中心的一处院落里,他们找到了石金彪和赵大牛,两人仍然紧握着武器。 这场看似荒诞的“投降”,实际上为33团主力争取了宝贵的突围时间,400名战士的牺牲,换来了2000多名战友的安全,在那个年代,这样的选择每天都在华北大地上重复着。 这个故事在当地流传了很久。老百姓说,八路军连“投降”都能当作武器来用,日本人怎么可能打得赢,这话虽然朴实,却道出了人民战争的真谛:只要有勇气和智慧,任何看似绝望的处境都可能成为反击的机会。 网友们敬佩不已: “这波操作真是神了!营长和连长配合演戏,把鬼子耍得团团转,既拖延了时间又保全了大部队,这才是真智慧!” “看到最后眼泪差点掉下来……明知是死局还要冲锋,英雄们用命换主力转移,太悲壮了。” “连长一开始吼‘六亲不认’我还以为要内讧,结果反转居然是一出双簧!这演技放现在能拿奥斯卡!” “历史课要是这么讲,谁还会打瞌睡?建议拍成电影,比手撕鬼子真实多了!” “心疼那些牺牲的战士……要是现在有无人机或者无线电,或许能有更多人生还吧。 ” “日军:对方团长要投降!八路军:没想到吧,我们全员影帝!” 如果换成是你,在那种绝境下,你会用什么办法拖延敌人?是硬刚到底还是智取 官方信源: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1951年,大汉奸刘雨田被枪毙时仍在喊:我这辈子为皇军效力,值了!刑场上的喊声刺
【5评论】【1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