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一网红面包店因当天暴雨销量下降,当天未销售出去的面包在深夜销毁时,被人看到遭

一叶知大事 2025-09-19 10:41:44

上海一网红面包店因当天暴雨销量下降,当天未销售出去的面包在深夜销毁时,被人看到遭举报,市场监督局的执法人员上门调查。面包类食品保质期短,门店对即将过期没法进行销售的食品进行销毁是正常的操作。   据环球网9月16日报道,上海万象城那家连锁网红面包店,三个穿着工作服的店员正戴着一次性手套,动作熟练地把货架上的蓝莓蛋挞、脏脏包往黑色塑料袋里塞。   这一幕被路过的人拍了下来。   视频里,店员们的动作透着熟练,像是天天都在做的事。   没人想到,这段视频后来会引发全网讨论:   这家面包店的面包基本要20元起步,不算便宜,当天没卖完的,既不打折也不赠送,就这么直接销毁了。   更让人觉得反差的是,当时这家店在线上还热卖着99元的团购券,一边低价吸引顾客,一边深夜销毁大批新鲜面包,这种矛盾的做法很快引来了质疑。   拍视频的人当场问过店员,会不会打折处理这些面包,得到的回答是“闭店前不打折”。   后来有人把视频发上网,还举报了这种“浪费行为”。   9月16号,上海闵行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虹桥所的工作人员上门做了突击检查,不仅查了店里的营业执照、制作车间的环境和设备,还翻了销毁面包的台账,甚至专门跑到附近的垃圾处理点去核实情况。   最后发现,店里留存的销毁视频只有零散片段,没能完整记录整个过程,不符合规定。   面对执法人员的询问,店员解释说,这是总公司的强制规定,当天因为暴雨,来买面包的人少了很多,剩下的必须销毁,他们自己也觉得可惜,但没别的办法。   网上的声音很快分成了两派。   有像赵先生这样的消费者,看完视频觉得心疼:“好好的面包扔了多浪费,送给有需要的人多好。”   也有人替商家说话:“要是留到第二天卖,万一有人吃坏肚子,店家得负责;就算没坏,口感差了也影响口碑,还不如销毁。”   还有网友出了个主意,说让觉得浪费的人自己花钱买下面包,再捐给福利机构,这样既满足了想做善事的心思,也不会让商家亏本,可这话没得到多少响应。   更多人开始琢磨,有没有比销毁更好的办法。   有人说,剩下的面包可以留到第二天打折卖。   可转念一想,这家店走的是中高端路线,要是顾客进门先看到隔夜的打折面包,肯定会觉得品牌掉价;   而且这些面包大多没密封包装,放一晚得精准控制温度和湿度,稍不注意就会坏,反而更麻烦。   也有人提议,闭店前半小时直接打折。   但周边有小面包店试过这种方式,结果一到打折时间,就有人提前把喜欢的面包拿到手里,等着降价,店里乱哄哄的,还影响正常营业。   还有人说让员工把面包带走,既不浪费还能拉拢人心。   可之前有同行遇到过麻烦:有员工故意拖到下班前才烤面包,就为了把自己爱吃的品类留下来带走,反而影响了正常销售。   最常被提起的还是捐赠——送给环卫工人或者失业的人。   可要是有人专门跑一趟却没拿到面包,难免会有怨气。   之前夏天有爱心冰柜,免费的水被人一抢而空,这种情况也让人担心。   更关键的是,万一有人吃了捐赠的面包不舒服,商家还是得担责任,没收益还要赔本,谁也不想冒这个险。   其实国内烘焙行业正常的面包报损率大概在3%,全球范围里5%到10%都算合理。   这家店平时的报损率能控制在3%到5%,这次是因为暴雨销量骤降,才多销毁了不少。   而且上海从去年就有正规的余量食物捐赠渠道,商家只要挑出没变质的面包,拍张照留底,再打个电话找公益志愿者来取,就能合法合规地把面包送出去,比直接销毁划算多了。   不少连锁品牌早就在用动态定价系统,闭店前半小时自动降价,报损率能压到1%以内,一套系统才几百块钱,不算贵。   说到底,面包是用来吃的,不是用来扔的,能让它发挥作用,总比深夜里被悄悄销毁要好。 今天的分享到这里就结束了,大家对此事有何看法,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和讨论,感兴趣的可以点击头像加关注,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我们下期见。 信源:   原文登载于环球网2025年09月16日关于《突击检查!大量丢弃面包的上海网红店,被查出问题!回应“高报损”:当天暴雨致销量骤降》的报道

0 阅读:0
一叶知大事

一叶知大事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