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基斯坦军队遭到一场惨痛失败,武器还是太落后了。巴基斯坦塔利班使用从阿富汗弄来的

山河又月明 2025-09-18 14:50:18

巴基斯坦军队遭到一场惨痛失败,武器还是太落后了。巴基斯坦塔利班使用从阿富汗弄来的美制狙击步枪,热成像系统和瞄准系统。 这场发生在巴德尔山区的夜间战斗,说白了就是一场装备代差造成的一边倒局面。巴基斯坦士兵在黑漆漆的山夜里,手里的家伙连基本的夜视功能都凑不齐,而对面的塔利班狙击手却拿着从阿富汗弄来的美制装备,热成像镜头一扫,巴军士兵的位置在屏幕上看得清清楚楚,就像在白天打靶一样轻松。 要知道,美军 2021 年撤离阿富汗时,可是丢下了价值 71.2 亿美元的装备,其中光夜视仪、监视仪这类专业设备就有近 4.2 万件,这些原本给阿富汗政府军准备的东西,如今全成了塔利班的宝贝。塔利班手里那些能在黑夜中锁定目标的热成像系统,还有远程狙击步枪上的精密瞄准镜,多半就是从这批 "遗产" 里挑出来的好东西。 巴基斯坦军队不是没有好装备,空军列装的翼龙 - 2 无人机能挂 12 枚导弹,在边境冲突里连印度坦克都能精准打击,可这些先进玩意儿根本没配到边防部队手里。这次被打惨的步兵小队,用的还是 MG-3 机枪和 AK-47 这类老古董,连最基本的夜间侦察设备都凑不齐。 要知道,现代战场早就不是靠人眼发现目标的时代了,英军在马岛战争时就靠全员配备的红外夜视仪,在黑夜里把没夜视装备的阿军打得毫无还手之力,凌晨发起冲锋时对方还不知道敌人从哪儿冒出来的。现在巴军面临的就是一模一样的困境,塔利班在暗处用热成像仪盯着,巴军在明处连敌人影子都看不见,12 名士兵被远程狙杀时,可能连子弹是从哪个方向飞来的都搞不清。 更要命的是塔利班还用上了无人机,这些可能也是从阿富汗弄来的美军 "扫描鹰" 之类的装备,白天能侦察巴军动向,晚上还能配合狙击手定位目标。巴基斯坦边防部队连实时监测的雷达都没有,更别说反制无人机的设备了,整个战场对塔利班来说就是单向透明。 想想看,当你在山里巡逻时,对方不仅能在几公里外通过热成像看到你体温,还能靠无人机实时传送你的位置,而你手里只有老旧的步枪,连个夜视镜都没有,这种仗怎么打?塔利班这次缴获的装备里就有无人机,说明他们早就把这些美式装备玩得很溜了,形成了 "侦察 - 狙击 - 缴获" 的完整闭环。 有人可能会说,巴基斯坦坦克部队的夜视装备率不是达到 80% 吗?但那是主力部队的重装甲单位,边防的步兵小队根本沾不上边。美军留在阿富汗的 42.73 万件单兵武器里,有 30 多万件成了塔利班的战利品,这些装备足够武装好几个师了。而巴基斯坦边防部队连最基础的夜视仪都凑不齐,更别说热成像和无人机侦察系统了。 这种装备差距在夜间战斗中被无限放大,就像当年冲绳岛上的日军,在美军红外夜视仪面前一次次发起自杀式冲锋,明明是本土作战却成了睁眼瞎。现在的巴军步兵就是这种状况,夜间行动时自己暴露在对方视野里,却连敌人的藏身之处都找不到,只能被动挨揍。 塔利班能做到零伤亡不是运气好,而是靠这套从美军那里 "继承" 来的装备体系。美制狙击步枪射程远精度高,配合热成像瞄准镜,在漆黑的山区里能轻松命中千米外的目标。而巴基斯坦士兵用的 AK-47 有效射程只有几百米,晚上连准星都看不清,更别说反击了。 MG-3 机枪虽然火力猛,但没有夜视瞄准具的话,晚上开火就是在给对方报位置。这次战斗缴获的装备清单里,无人机的出现最值得警惕,这说明塔利班已经不满足于单纯的狙击,而是开始用现代战场侦察手段提升作战效率,这恰恰是巴基斯坦边防部队最缺的能力。 美军当年花 830 亿美元武装阿富汗政府军,最后却成了塔利班的 "运输大队长",那些遗留在阿富汗的近 4.2 万件夜视和监视设备,如今正成建制地投入到对巴基斯坦军队的作战中。 而巴基斯坦军队的装备更新似乎总跟不上趟,空军能用翼龙无人机在 72 小时内歼灭 54 名武装分子,边防部队却连基本的夜间防护都做不到。 这种装备配置的不均衡,导致巴军在面对拥有美制装备的塔利班时,总是陷入看得见的打不着,打得着的看不见的尴尬局面。巴德尔山区的这场战斗,不过是这种装备代差下的又一个牺牲品,只要边防部队的实时监测、侦察和夜视系统还这么落后,类似的惨败恐怕还会继续上演。

0 阅读:129

猜你喜欢

山河又月明

山河又月明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