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1年,12岁的阿巴亥,嫁给43岁努尔哈赤,从此在8个妃子中获独宠,谁料3年后,她就被丈夫的儿子皇太极瞄上。 说起阿巴亥这事儿,得从乌拉部的乱局讲起。那时候,建州女真在努尔哈赤带领下,正风风火火吞并周边小部落,乌拉部夹在中间,叔父布占泰打不过,只能低头求和。1601年,他把侄女阿巴亥推出去当筹码,这丫头才十二岁,努尔哈赤四十三,正值壮年,后宫里已有七个女人,包括叶赫部的孟古,那可是他的结发大妃,生了皇太极这个第八子。努尔哈赤出身建州左卫,早年父母双亡,靠祖业起家,通过萨尔浒大战等战役,建起八旗制度,军事上铁腕得很,对内也管得死死的,后宫不许掺和政事。 阿巴亥一进门,就不一样了。她不光长得标致,还聪明伶俐,努尔哈赤征战归来,她能聊起战役细节,帮他出点子,这在女真贵族里可不多见。努尔哈赤的宠爱来得快,后宫平衡一下子就破了。其他妃子有的靠手艺讨好,有的靠出身,但阿巴亥靠脑子,很快就生下儿子阿济格,地位稳了。努尔哈赤的八旗扩张继续,他攻下抚顺、铁岭等地,势力如日中天,阿巴亥在后宫也水涨船高,渐渐成了大妃候选。 转眼三年,1604年,孟古撑不住了。她是叶赫那拉氏,努尔哈赤最早的妻子,本来风光无限,可宠爱移到阿巴亥身上,她抑郁成疾,咳血而亡。努尔哈赤下令厚葬,但脚步没停,径直封阿巴亥为大妃。这事儿在后宫传开,皇太极作为孟古的儿子,十二岁就开始跟父亲上阵杀敌,性格早熟,权谋心重。他从小在军营长大,见过父亲的铁血作风,也目睹母亲的落寞。孟古一走,皇太极的眼神就变了味儿,直勾勾落在了阿巴亥身上。这不光是个人恩怨,更多是权力算计。努尔哈赤的儿子们贝勒众多,继承汗位谁说了算?皇太极手握两黄旗,实力不弱,但阿巴亥生子后,三个小子年纪小,未来潜力大,挡了他的路。 努尔哈赤宠阿巴亥宠得没边,她生下多尔衮和多铎后,汗王更离不开她。女真习俗多妻制,嫡庶不严,但大妃位置就一个,阿巴亥坐稳了,其他人只能干瞪眼。皇太极表面恭顺,暗地里开始布局。他参与父亲的军事会议,提出战术时总有板有眼,努尔哈赤欣赏这点,但没想儿子心眼儿这么多。阿巴亥呢,继续侍奉汗王,帮着管后宫琐事,日子过得风生水起。可好景不长,1620年,三月里头,两个婢女纳扎和秦泰为匹翠蓝布吵起来,这布是阿巴亥同意送给达海的,努尔哈赤最小的妃子德因泽听了风声,告到汗王那儿去。 努尔哈赤爱财如命,一查果然,气得下令杀了纳扎。德因泽趁热打铁,说阿巴亥还给大贝勒代善和八贝勒皇太极送过夜宵,代善吃了,皇太极没要。这话戳中努尔哈赤的痛处,不是私情,是吃里爬外,把宫里东西往外漏。他扬言搜查私藏,阿巴亥赶紧把箱子抬到娘家旧址,结果士兵堵路,全砸开,珠宝银两撒一地。努尔哈赤吼着,要不是三个儿子还小,早宰了她。阿巴亥大妃位废了,贬到郊外住,代善的继承权也跟着泡汤。这事儿皇太极没少出力,德因泽的嘴风紧跟他那边。 努尔哈赤攻下辽阳沈阳,地盘大了,心情好,又把阿巴亥接回来。两人和好如初,她继续生儿育女,汗王晚年靠她照应。谁知1626年,努尔哈赤六十八岁,在宁远战役中炮弹击中,伤重回清河驿咽气。那天后宫乱成一锅粥,阿巴亥守着遗体,说努尔哈赤口谕让多尔衮继位,代善辅政。多尔衮才十五,阿济格二十二,多铎十三,全靠妈撑腰。可皇太极带人闯进来,甩出另一份诏书,说父汗命阿巴亥陪葬。她求情,说儿子们年纪小,得有人管,皇太极跪下重复遗命,其他贝勒跟着跪,代善低头不吭声。阿巴亥三十七岁,盛装自尽,德因泽和另一妃子也跟着走。 这殉葬按女真老规矩,正室不强制,带未成年儿子的更不行,努尔哈赤生前宠她宠到骨子里,临死前和好,哪会下这种令?明摆着皇太极矫诏,为的就是清路子。阿巴亥死后,代善他们拥立皇太极上位,他改元天聪,推行新政,征服蒙古,攻朝鲜,中央集权一步步来。阿巴亥的儿子们呢,阿济格性格软,多尔衮多铎还小,在权力漩涡里勉强活下来,后来多尔衮还辅政,但那是后话。皇太极这手玩得狠,为母报仇,也为皇位铺路,女真从部落变王朝,就从这儿起步。 整个过程看下来,阿巴亥从政治婚姻的棋子,到宠妃,再到牺牲品,全是权力推着走。努尔哈赤铁腕建国,却没立清继承规矩,留下一堆烂摊子。皇太极聪明是聪明,可下手不留情,德因泽这种小角色,也被灭口。历史这东西,接地气说,就是人吃人的游戏,谁拳头硬谁上位,阿巴亥夹在中间,命苦。
多铎与豪格关系很好,多铎还拥戴豪格继位,可惜豪格不争气。历史上,多铎、豪格经常并
【3评论】【1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