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决裂?乌克兰武装部队前任总司令扎卢日内称,如果乌克兰再不停火,一直维持现在的防御策略和资源动员模式的话,俄乌战争可能要持续到2034年。 这位被称为“铁将军”的军事强人。虽然现在已经转任驻英国大使。但凭着多年的一线指挥经验。他的判断绝不是随便说说而已。 他看得非常清楚。俄军的战术从2024年阿夫杰耶夫卡战役之后就已经彻底变了。俄罗斯不再追求快速攻城略地。而是转向了“消耗战”模式。他们的目标不再是占领多少土地。而是系统性地摧毁乌克兰的兵力和装备。这种打法进度看似慢。却极其致命。因为它直接瞄准的是乌克兰维持长期战争的根本能力。俄军现在每天打出三倍于乌军的炮弹量。再配合光纤制导无人机精准打击后勤。乌军每推进一百米都得付出几百人伤亡的代价。 更让扎卢日内忧心的是乌克兰的兵力困境。乌军的兵源枯竭已经达到临界点。国内适龄男性严重不足。征兵部门甚至开始向60岁以上老人和女性发放召集令。前线部队里补充的新兵。连基础战术动作都要重新训练。逃兵役的比例在18-25岁青年中飙升至30%。反观俄罗斯。目前仍然主要从偏远地区招兵。利用经济激励吸引兵源。扎卢日内曾预测俄罗斯到2026年可能被迫从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征兵。那会触碰社会稳定的红线。但眼下。乌克兰的人力劣势远比俄罗斯更为严峻。 技术差距也在不断拉大。2023年时乌军还曾凭借“星链”系统和西方情报支持屡创战果。但这种技术优势只维持了不到一年。俄军很快装备了FPV光纤无人机。将火力覆盖范围扩展到50公里纵深。精准打击乌军的后勤节点和炮兵阵地。而乌克兰的无人机项目却因缺乏自主芯片生产线陷入停滞。扎卢日内力推的无人机集群作战计划。至今仍缺乏实质进展。他直言不讳地指出。未来战场是“算法决胜”。而非人海冲锋。但乌克兰的小作坊式生产体系。显然难以应对这种高技术消耗战。 扎卢日内和泽连斯基之间的战略分歧早已公开化。这位前总司令主张“失地存人”。认为应该通过灵活战术保存精锐兵力。甚至建议通过谈判争取时间来重组军队。但泽连斯基出于政治考量。坚持“寸土必争”。他需要向西方展示乌军的战斗力来维系援助。这种分歧在2024年的扎波罗热攻势中达到顶点——乌军投入了北约训练的整整三个旅发起冲锋。最终却在雷区和反坦克壕沟前损失过半。 国际援助的不可持续性也在加剧危机。美国对乌军援政策摇摆不定。国内批准援助法案的过程屡屡陷入争吵。欧洲虽然承诺长期支持。但内部意见分裂。军工产能跟不上。加上民众反战情绪升温。实际支援力度往往难以按时到位。例如英国承诺的5万架无人机。实际到位的竟然不到三成。与此同时。俄罗斯的军工产能却迎来爆发式增长。其导弹产量提升了300%。甚至出现了“前线消耗速度赶不上后方生产速度”的情况。 这场冲突早已超越了两国博弈的范畴。全球经济都感受到了能源价格波动和粮食供应链中断的冲击。战争正在重塑全球地缘格局。推动多极化趋势加速。俄罗斯通过能源出口转向亚洲市场。深化与中国、印度等国的合作。这些变化都在弱化美元霸权。重构国际秩序。 扎卢日内之所以抛出“2034年”这个具体时间点。是将其视为一个严厉警告。他定义的出路其实很清晰。乌克兰迫切需要转向“高科技生存战争”模式。必须集中资源发展不对称作战能力。尤其是无人机、电子战和人工智能应用。用技术创新来弥补人力与资源的巨大差距。然而现实在于。乌军缺乏自主芯片生产线。许多技术方案因资金和技术瓶颈仍停留在PPT阶段。 站在2025年回望。这场冲突已成了一场关于国家生存方式的残酷压力测试。扎卢日内的话犹如一记警钟。若真打到2034年。意味着整整两代人都将在战火中老去。是继续陷入消耗战的深渊。还是寻求技术突围甚至政治解决。乌克兰的选择将决定自己未来十年的命运。
彻底决裂?乌克兰武装部队前任总司令扎卢日内称,如果乌克兰再不停火,一直维持现在的
史鉴奇谈
2025-09-18 10:59:06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