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宁轨道交通线网指挥中心,大屏上跳动的3367天安全运营记录无声诉说着城市脉动的精密。这里不仅是5条轨道交通线路的“智慧大脑”,更藏着广西首条无人驾驶地铁——5号线的核心密码。 当我在南宁轨道交通集团的仿真驾驶舱坐下,瞬间被拉入真实场景:指尖推动控制杆,仪表盘速度指针随隧道光影同步攀升,连过弯时的惯性震动都精准还原。教练在旁提醒:“这套系统训练过所有5号线司机,虽然现在列车能自己‘醒来’上班。” 真正令人震撼的,是步入联合检修库。数条轨道如钢铁琴弦般铺展,穹顶之下,全自动检测台可以每天为列车做“深度SPA”。 智慧基因已融入整个南宁轨道交通的线网。5号线不仅自己会折返洗车,还带着广西大学站玩起“黑科技”:站内热力图自动调度扶梯速度,突发大客流时闸机秒变“潮汐通道”。开通至今全网客运量破19.62亿人次,单日最高176.87万人次的承载背后,是上百个故障预演场景的精密计算。 从仿真舱的推杆训练到飞驰的无人钢铁巨龙,南宁轨交正用硬核科技托起“不堵车的绿城”承诺——毕竟,能让地铁自己跑起来的城市,怎会接不住世界的期待?
这下出名了,不仅南宁人知道了,全国人民都知道了!南宁街头惊现“共
【5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