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马德里会谈首日结束,中方后到先走,美方霸占场地开“小会”据多家外媒报道,当地时间14日,中美贸易代表在西班牙马德里开始举行今年的第四轮经贸会谈。 中美经贸关系一直是全球经济稳定的关键变量,今年9月14日至15日在马德里举行的第四轮磋商,正是两国元首通话共识的延续。会前,美国政府将23家中国企业列入实体清单,限制其技术获取,这直接引发中国商务部的反制措施,包括对美国进口芯片启动反倾销调查和反歧视审查。这些动作加剧了双边摩擦,但也凸显了谈判的紧迫性。马德里作为中立地点,提供了一个相对缓和的平台,避免了以往在华盛顿或北京的直接对抗。 双方团队提前抵达,协调后勤,体现了务实态度。会谈聚焦贸易平衡、经济合作和TikTok运营问题,后者尤其敏感,因为美国国会已设定出售期限,字节跳动面临股权调整压力。中国强调平等协商,美国则坚持国家安全优先。这种分歧虽深,但对话机制的运转显示出双方都不愿让事态失控。马德里会谈的意义在于,它不仅是技术层面的磋商,更是管理风险的尝试,在全球供应链重塑的背景下,避免小摩擦酿成大危机。 首日会谈从当地时间下午2点左右启动,美方代表率先抵达会场,中国团队稍后跟进。这种时间差虽小,却被外媒解读为中方从容姿态的体现。磋商持续约6小时,覆盖多个议题,但分歧明显。美方重申实体清单的合理性,中国则逐条反驳其歧视性,强调这些措施扭曲了公平竞争环境。午后,双方短暂休整,点外卖补充能量,这反映出谈判节奏的紧凑。 夕阳西下时,美方媒体官员宣布首日结束,财政部长贝森特需与驻西班牙大使商讨其他事务。中国代表李成钢带领团队先行离场,车队驶离宫殿,而美方技术小组则继续占用场地,展开内部协调。这种做法超出常规,占用东道国资源,引发西班牙外交部的低调不满。外媒分析指出,美方此举暴露了内部协调的仓促,而中方早退则显示出节奏掌控的自信。整个过程虽无重大突破,但为次日讨论铺平道路,体现了磋商的连续性。 TikTok问题成为会谈焦点,美国要求字节跳动出售多数股权,以缓解数据安全担忧。中国视此为针对性打压,坚持通过合作方式解决。首日讨论中,美方提出框架草案,中国团队标注修改意见,焦点在于股权比例和数据本地化。贝森特在内部会议中强调交易的商业性,但也承认中国提出的条件较为强势。会谈虽仅一天,却暴露了深层矛盾:美国一边谈判一边施压,中国则通过反制措施回应,拒绝单方面让步。 这种一边谈一边打的模式,已让美方专家感到疲惫,他们认为北京已失去耐心,不愿继续这种无谓拉锯。马德里宫殿的灯光彻夜未灭,美方留场讨论直至深夜10点40分,这不仅延长了磋商时间,还凸显了美方在盟友协调上的压力。西班牙作为东道国,提供场地支持,但也希望避免被卷入大国博弈。整体看,首日会谈虽短,却浓缩了中美经贸关系的复杂性,考验着双方的战略定力。
中美马德里会谈首日结束,中方后到先走,美方霸占场地开“小会”据多家外媒报道,当地
纸上点将
2025-09-17 19:36:41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