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突然对中国无纺布出手,贸易战火再升级?】 欧盟委员会16日宣布,对中国出口的PET纺粘无纺布正式发起反倾销调查。消息一出,瞬间在外贸圈投下一颗深水炸弹。 这回欧盟瞄得可真够准的——PET纺粘无纺布听起来专业,实则早已渗透进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医用防护服到母婴用品,从环保购物袋到家居隔垫,中国早就是全球最大的无纺布供应国之一。 欧盟一边喊着要绿色转型、推动循环经济,一边却对相关材料供应链挥出贸易大棒,这番操作实在有点耐人寻味。 说白了,“反倾销”这三个字,表面上符合WTO规则,背后往往藏着一本难念的经。 欧盟本土产业这几年确实面临成本压力和竞争挑战,但把问题简单归咎于中国产品“低价倾销”,未免过于片面。 要知道,中国无纺布行业凭借的是成熟产业链、技术升级和规模化优势,而不是所谓的不公平竞争。 数据显示,中国无纺布出口仅占欧盟市场份额的25%左右,却成为被重点“关照”的对象。 再看看近年欧盟对华发起的反倾销案件行业——光伏、钢铁、陶瓷、电动车……几乎清一色是中国具备显著优势的绿色和先进制造领域。 这很难不让人怀疑:贸易保护主义正披着“公平竞争”的外衣悄然回归。 说到底,全球化不是单行道。欧盟消费者和企业多年来受益于中国制造的高性价比产品,而中国也一直是欧盟高技术设备和高端原料的重要进口方。 合则两利,斗则俱伤。倘若动不动就搬出调查与关税,最终只会推高欧洲本土企业的生产成本,拖慢绿色转型步伐,甚至加剧通胀压力。 当前中欧经贸关系正处在微妙时刻。德国总理刚带着企业家代表团访华寻求合作,欧盟这边就甩出一纸调查——这种“政经分离”的尴尬局面,恰恰反映出欧盟内部在对华政策上的摇摆与分歧。 我们认为,贸易救济措施不该成为遏制正常竞争的武器。 中国企业不怕调查,不惧公平竞争,但拒绝无端指控和双重标准。我们也期待欧盟审慎行事,别让贸易救济体系沦为经济工具,更不要关闭对话与合作的大门。 这场调查才刚刚开始,但它发出的信号令人警惕。全球贸易世界从来不是你输我赢的棋局,拉起保护网,最终可能网住的是自己的手脚。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不愧是冯德莱恩,泽连斯基做梦都想不到,天上真的会大把掉钱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143评论】【70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