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才是真正的1对1教学啊!”在湖南邵阳的一所乡村小学里,新学期刚开学,整个年级只有一名小学生。 清晨,国旗照常升起,伴随着熟悉的国歌声,小小的操场上站着十几名学生和几位老师,队伍虽小,仪式却庄严。升旗结束后,孩子们各自走进教室。而在一年级的教室里,只有一张桌椅,一个六七岁的小女孩安静地坐在教室正中,桌上放着绿色杯子和整齐的课本,红色书包斜靠在桌子一角。 讲台上,唐老师俯下身,耐心地指着书本,轻声讲解拼音与数字。女孩双手放在桌面上,眼睛一眨不眨,像在吸收新世界的密码。与城市学校几十人一班不同,这里就像是“家人式”的教学氛围,老师讲一句,孩子马上回应一句,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别看学生人数少,这所学校依然开齐了一到四年级的所有课程,总共14个学生,老师们一门课也不敢落下。语文、数学、英语照常开设,体育、音乐、美术也安排得井井有条。哪怕只有一个孩子,依旧要保证她能享受到完整的小学教育。 网友看法很热烈: 有人调侃:“考试成绩不用愁,全年级第一稳了。” 有人羡慕:“城里人花几百块一小时都请不到这样的1对1课程,这小姑娘简直幸福。” 也有人担心:“没有同龄人的陪伴,缺少了社交能力的培养,这一点可能是遗憾。” 还有人疑问:“学校只开到四年级,那五、六年级怎么办?孩子未来要去哪里上学呢?”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教育的意义不在于规模大小,而在于是否尽心尽责。乡村小学的老师们坚守岗位,哪怕只有一个学生,也依然认真授课,保证她的学习不掉队。这份责任心,值得每个人敬佩。 放眼城市,很多家长为了孩子的学习成绩,愿意花大价钱去培训机构上“一对一”课程,动辄几百元一小时。而在这所偏远小学,这样的“专注”却是天然的。老师的全部注意力都在孩子身上,哪怕是最细小的错误,也能第一时间纠正。从学习质量来看,这样的孩子未必输在起跑线上。 但另一方面,这样的教育也存在不足。缺少同龄人,意味着她在学校里没有“同桌”、“玩伴”,少了竞争与合作的氛围。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社交与情感的培养。这或许是乡村小规模教学里最大的遗憾。 农村小学往往只开到四年级,之后需要到镇中心小学继续完成学业。这个过程可能意味着转学、寄宿,甚至离开父母。对于年纪尚小的孩子来说,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这所小学和这些老师,用自己的坚守,守护了14个孩子的未来,也守住了教育最朴素的初心。 对此,你们是怎么看的呢?
现在的小学都是这种风气了吗❓
【1评论】
苍梧
校长副校长教导员总务会计出纳采购老师食堂厨师等就靠这个学生养着[滑稽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