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浦东机场那天迎来的首批俄罗斯旅客里,有个要去义乌谈生意的姑娘,落地通关后一个劲儿说方便,说以前办签证又费时间又花钱,现在拿护照就能直接见客户,边检人员还用俄语贴心指引。 这政策一出来,不光老百姓高兴,俄罗斯的议会里可是炸开了锅,不少议员都在讨论这事儿,其中有位议员的话特别引人注意,他说要是俄罗斯也跟着对中国免签,怕是会有大批中国男性涌到俄罗斯找对象去。 这话听着有点夸张,但细琢磨琢磨,还真不是没影儿的事儿。咱们先看看两国的人口账本,中国这边男女性别比是 104:100,也就是说同龄人大伙子里就比姑娘们多出一截,不少小伙子确实面临找对象的压力。 而俄罗斯那边正好反过来,男女性别比是 88:100,女性比男性多出不少,最新数据显示俄罗斯女性比男性整整多了 1100 万,而且一半的女性都是单身状态。 这种人口结构上的差异,就像无形中搭了座桥,让跨国婚恋有了现实基础。 其实早在 2004 年到 2012 年那阵子,娶俄罗斯妻子的中国男性就比嫁俄罗斯丈夫的中国女性多出将近一倍,在俄罗斯的滨海边疆区,这个比例更悬殊,找中国丈夫的俄罗斯姑娘比嫁俄罗斯媳妇的中国小伙多出 7 倍还多。这说明两国老百姓之间的缘分,早就悄悄开始了。 有人可能会说,不就是免个签吗,至于这么紧张?但你可别小看这政策的力量。 要知道,中俄之间的人员往来政策一直在一步步放宽,2023 年恢复了团体旅游免签,后来又把过境免签延长到 240 小时,今年这波单方面免签更是把便利程度拉到了新高度。 就拿上海口岸来说,今年前 8 个月入境的俄罗斯旅客就有 19.6 万人次,比去年增长了 56%,这里面九成都是来旅游或者做生意的。这么多人员往来,难免会产生感情火花。 俄罗斯媒体早就报道过,不少中国男性在俄罗斯经商、学习的时候,和当地女性结为连理,这些婚姻里没有谁高谁低,更多的是相互理解和支持。 有位在莫斯科经商的中国老板就说,他和俄罗斯律师妻子结婚七年,当初也没想着特意找外国对象,就是缘分到了自然而然走到一起。 不过话说回来,那位议员担心的 “大量涌入” 其实有点想多了。毕竟现在只是中国对俄罗斯免签,俄罗斯还没对中国实行免签政策呢,真要去俄罗斯还得按规矩办签证。 退一步说,就算以后真的互免签证,跨国婚恋也不是说成就能成的事儿。语言不通、生活习惯不一样都是实实在在的障碍,哪能像买菜似的随便挑? 俄罗斯有专家就分析过,中俄跨国婚姻能成,靠的不是简单的性别比例差异,而是两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尊重。 这些年中国经济发展快,不少俄罗斯女性觉得中国男性踏实肯干、顾家,而中国男性也欣赏俄罗斯女性的独立大方,这种相互吸引才是根本原因。 说到底,免签政策的核心是为了方便两国人民交往,促进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就像外交部发言人说的,这是为了推动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 人员往来多了,自然会出现各种新情况新故事,婚恋只是其中的一种可能。俄罗斯姑娘来中国旅游,爱上中国的风土人情,遇到心仪的中国小伙。 中国小伙去俄罗斯做生意,被当地女性的热情善良打动,这些都是正常的情感交流,不值得大惊小怪。其实俄罗斯媒体自己也说过,中国丈夫 + 俄罗斯妻子是天生绝配,这种互补的婚姻模式正在被越来越多人认可。 现在两国关系这么铁,从政府到民间都盼着多走动多交流。上海边检特意推出了多语种服务热线,还优化了入境申报流程,就是为了让大家往来更顺畅。 这种便利化措施带来的,绝不是什么 “涌入” 的困扰,而是实实在在的友谊和合作。就像那位俄罗斯议员的担忧,其实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中俄民间交流越来越密切了。 真要到了俄罗斯也对中国免签的那一天,咱们看到的肯定不是什么混乱,而是更多跨国家庭的幸福笑脸,是两国人民手拉手过日子的温馨场景。毕竟,真正的朋友不光在政府间相互支持,更在老百姓的心里越走越近。
这是一个从上海公检法辞职的头条工作者,用平和的语气道出了上海未婚大龄女性的残酷处
【27评论】【31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