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当罕见,鹰击-12超音速导弹的实弹,大大方方地展示给外国客户! 中方向马来西

御史流芳悠久 2025-09-17 16:00:15

相当罕见,鹰击-12超音速导弹的实弹,大大方方地展示给外国客户! 中方向马来西亚客户介绍我国的鹰击-12超音速反舰导弹,这是马来西亚国防部长率领的代表团考察中国航天科工集团(CASIC)和子公司中国精密机械进出口公司(CPMIEC)的场景,中方为马来西亚客户准备了多款导弹武器。   从技术参数看,鹰击-12是中国第三代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扛鼎之作。这款导弹采用整体式冲压发动机设计,射程覆盖500公里(出口版290公里),飞行速度可达3-4马赫,末端突防时甚至能飙到6马赫。   这种速度意味着从发射到命中目标仅需数分钟,留给敌方防空系统的反应时间极短。   更关键的是,鹰击-12具备陆海空三栖发射能力,既能从驱逐舰垂直发射系统salvo齐射,也能由轰-6轰炸机挂载实施空基打击,还能通过岸基发射车部署在沿海要地形成区域拒止火力网。这种多平台适配性,让马来西亚这样的濒海国家在防务布局上拥有更多战术选择。   马来西亚的地缘位置决定了其对反舰导弹的迫切需求。作为马六甲海峡的关键守卫者,该国每年要应对大量商船护航、反海盗等任务,同时需警惕潜在的海上威胁。   当前马来西亚海军主力反舰武器仍是上世纪90年代从意大利引进的“奥托马特”MK2导弹,这款亚音速武器不仅射程有限(约180公里),面对现代高速舰艇和电子干扰时显得力不从心。   而鹰击-12的超音速特性和末端机动能力,能有效突破现有防空体系,尤其适合在狭窄海域实施快速拦截。   中国此次主动展示鹰击-12,实则是在应对东南亚防务市场的激烈竞争。菲律宾近年从印度引进了“布拉莫斯”超音速反舰导弹,其射程约300公里、速度2.8马赫,但在突防能力和多目标打击上仍逊于鹰击-12。印度尼西亚则选择了土耳其的“阿特马卡”导弹,虽然成本低廉,但0.9马赫的亚音速飞行使其在现代海战中生存堪忧。   相比之下,鹰击-12E(出口版)的综合性能更具优势,且中国军工体系能提供从生产到维护的全链条支持,这对国防工业基础薄弱的东南亚国家颇具吸引力。   马来西亚近年的防务采购动向也显示其对高性能武器的渴望。2025年该国斥资1.24亿欧元引进挪威NSM反舰导弹,看重的是其隐身设计和远程打击能力。   但NSM的亚音速特性(0.95马赫)在应对高速目标时存在短板,而鹰击-12的超音速属性恰好能弥补这一不足。这种“高低搭配”的采购策略,反映出马来西亚在有限预算下追求防务能力最大化的考量。   更深层的原因在于中马军事合作的深化。两国自2014年起频繁举行“和平友谊”联合军演,从双边桌面推演到六国实兵联训,合作层级不断提升。这种互信基础为军贸合作铺平了道路。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作为中国航天外经外贸的主渠道,此次通过CPMIEC直接对接马来西亚客户,既是商业行为,也是战略布局——通过输出先进武器系统,强化中国在东南亚防务市场的存在感,间接平衡其他大国的影响力。   从国际政治视角看,此次展示恰逢中美博弈加剧的敏感时期。美国近年来加大对东南亚的军事渗透,试图通过军售和联合演习强化盟友关系。   而中国通过鹰击-12这类“撒手锏”武器的展示,传递出“非对称优势”的信号:即使在传统上由西方主导的高端防务市场,中国也能提供性能不逊色甚至更优的解决方案。这种技术自信的背后,是中国军工体系从“跟跑”到“并跑”再到部分领域“领跑”的蜕变。   对马来西亚而言,引进鹰击-12还能带来战术价值的提升。该国海军目前装备的“吉打”级巡逻舰和“追风”级护卫舰,若换装鹰击-12,其单舰反舰火力将提升数倍。   以“追风”级为例,该舰原本配备的“飞鱼”导弹射程仅70公里,而鹰击-12E能将防御圈外推至290公里,大幅增强对马六甲海峡航道的控制能力。   鹰击-12的模块化设计允许快速升级,未来可整合北斗导航系统和人工智能辅助决策模块,适应未来海战的智能化趋势。   当然,这笔潜在军售也面临现实挑战。首先是成本问题,鹰击-12作为高端武器,单价可能超过千万美元,这对军费预算有限的马来西亚是个考验。其次是技术整合难度,马来西亚现有舰艇的火控系统能否兼容鹰击-12的制导协议,需要中马双方技术团队的深度协作。再者,美国等国家可能通过政治施压或经济手段干扰交易,试图维护自身在东南亚的军售垄断地位。

0 阅读:0

猜你喜欢

御史流芳悠久

御史流芳悠久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