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外最爱的中国车,销量超比亚迪3倍,海外地位堪比丰田从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数据

涵柏看汽车啊 2025-09-17 15:31:17

老外最爱的中国车,销量超比亚迪3倍,海外地位堪比丰田

从2024年中国汽车出口数据发现个有意思的事儿,640万辆的总出口量里,奇瑞一家就占了114万辆,啥概念?这数字比比亚迪43万辆、长城45万辆和吉利53万辆加起来还多,妥妥的出口大户了。要知道以前提起奇瑞,大家还经常调侃其质量,现在倒好,摇身一变成了中国汽车“国际名片”。那为啥奇瑞能成老外眼里的“香饽饽”呢?

说起来奇瑞的海外缘分,还得多亏一个叙利亚商人的执着。那还是2001年北京车展,奇瑞风云刚亮相,叙利亚商人萨米尔就一眼相中了,觉得这车带回国有市场。为了谈合作,他从北京追到芜湖,发现负责人尹同跃在上海,又马不停蹄赶去上海,这才签下10辆订单。别看10辆车数目不算大,却也成了中国自主品牌轿车第一次走出国门的标志。后面更顺了,2002年卖1000辆,2003年卖3000辆,叙利亚直接成了奇瑞的核心市场。当然,除了萨米尔够执着,奇瑞的车也是自身有亮点才能被看上。这也让奇瑞占到了一个“先发优势”。

不过在那之前奇瑞的日子算不上好过。虽然1999年造了第一辆车,却因为没进国家汽车目录,没法上市。最后还是靠“曲线救国”,给上汽让了20%股份,挂着“上汽奇瑞”的名才顺利上市。谁也没想到2001年奇瑞风云一上市就爆了,比桑塔纳、捷达这些“老三样”便宜1/3,一年卖了2.8万辆,直接冲进销量前十,成了当时的“黑马”。但这里面也藏着麻烦,风云的部分零件来自上海大众的供应商,被德国大众发现后,上汽还赔了3000万马克。这事儿也提醒车企,早期靠“借资源”能快速起步,但想长久发展,必须得摆脱对别人的依赖,不然早晚要栽跟头。

后来奇瑞QQ一出来,又把上汽拖进了新麻烦,因为长得像雪佛兰SPARK,通用汽车又不乐意了。但这时候的奇瑞已经不是当年的“小弟”了,2003年销量都到9万辆了,干脆跟上汽分家单干。也是在这一年,奇瑞成立国际部,还跟伊朗谈成了CKD散件组装合作,出口了1200多辆,从此开启了出海的新征程。奇瑞最聪明的一点就是,没等国内市场稳定就盯上了海外,而且知道“技术才是硬通货”。2002年把10亿利润全投去跟奥地利公司合作研发发动机,哪怕尹同跃自己都没底,也咬牙干了。最后不仅拿到了完整知识产权,2006年还往美国出口了5000台发动机,实现了中国自主发动机出口发达国家的零突破。这魄力,放在当年真没几个车企能做到。

而奇瑞的海外策略最大特色就是“有自知之明”。知道国产品牌刚起步,知名度比较有限,所以刚开始不碰欧美那些难啃的市场,专挑叙利亚、阿尔及利亚这些对价格更“敏感”的欠发达地区下手,用性价比征服消费者。后来再慢慢进军俄罗斯、东南欧,最后才琢磨着攻克西欧、北美。而且早期不出口整车,专做CKD散件组装,既帮当地解决了税收和就业问题,,还不用花大价钱建厂,让两边都能得到好处。这种“不贪大、先务实”的打法太关键了,品牌认知需要时间积累,奇瑞没急着跟别人拼高端,而是脚踏实地的一步一步来,反而走得更稳。

当然,奇瑞也踩过坑。2014年在巴西建了首个100%控股的海外工厂,本来拿到了总统特批的税收优惠,结果投产后一直亏损,还因为当地局势动荡老罢工。最后没办法,只能把50%股权卖给当地经销商。这事儿也给所有出海车企提了个醒:“强龙难压地头蛇”,海外建厂不仅要考虑政策,还得摸透当地的市场环境、劳工情况,不然再大的投入也可能打水漂。

不过从2021年开始,奇瑞的海外市场彻底“起飞”了,从每年10万辆左右涨到27万辆,2024年直接冲到114万辆,其中俄罗斯市场贡献巨大——2024年中国对俄出口116万辆汽车,奇瑞就占了30多万辆。这背后不光是外国车企撤离俄罗斯的“天时”,更有奇瑞的“地利人和”:2022年发布“瑶光2025”战略,5年投1000亿搞技术,新能源平台、混动平台陆续落地,还搞出了风云、iCAR、星途、捷途四大品牌矩阵,甚至跟华为合作了智界。现在的奇瑞,早就不是只靠性价比的“老古董”了,而是靠技术和产品矩阵“多条腿走路”,国内卖了146万辆,海外卖了114万辆,营收涨到4800亿,仅次于比亚迪和上汽,这实力真的藏不住了。

但咱们也得清醒点,跟全球巨头比,奇瑞还有差距。2024年丰田全球销量还是第一,现代起亚也卖了723万辆,而且人家大部分销量都是海外创造的。可见全球消费者还是更认老品牌。这也说明中国汽车出海不只是“卖得多”就行,更要大象品牌,争技术和规则的主导权。不过话说回来,奇瑞能从0做到年销量260万辆,现在赶上新能源浪潮,底子好,只要继续啃技术、抓市场,未来说不定也能跟丰田、现代掰掰手腕。毕竟中国汽车品牌的崛起,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而奇瑞已经迈出了重要一步。

0 阅读:50

猜你喜欢

涵柏看汽车啊

涵柏看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