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当了两回总统,终于发现一个问题:只要不跟中国对着干,美国就还是超级大国。 这话可不是瞎琢磨的,看看这几年的起落,全是实打实的教训。 头一任的时候,他一门心思喊“美国优先”,觉得给中国加关税、跟中国硬刚就能占着便宜。结果呢? 2024年那会儿中国还从美国买了2200万吨大豆,可他一上台就拿芬太尼说事儿,非要给中国加关税,中国这边也没客气,直接对美国大豆加了10%的税。 这一下可把美国豆农坑惨了——到2025年7月的时候,美国大豆出口量直接跌到了20年最低,满打满算才卖出去300万吨。 原本每年9月到第二年1月,是美国大豆出口的黄金期,结果中国买家干脆把订单全给了巴西,9月订了800万吨,10月又订了400万吨,美国豆农只能眼睁睁看着生意跑了,急得直搓手,连找地方说理都难。 不光是农民,美国自己那些靠中国市场吃饭的公司也快扛不住了。要么成本涨得没边儿,原材料贵得吓人;要么直接丢了中国的订单,生产线都快停了。 像做葡萄酒进口的,还有那些小厂子,因为关税涨得太厉害,连活下去都难,最后没办法,只能把特朗普告到法院去。 连最高法院都得赶紧审他加关税是不是越权了,这说明他那套自己说了算的政策,连美国自己的法律都快罩不住了,根本不是长久事儿。 估计是头一任的亏吃太多了,第二任的时候特朗普总算不硬扛了,开始往回找补 。2025年5月中美在日内瓦谈经贸,最后定下来的协议里,美国说要取消91%对华加的关税,中国也跟着取消了反制的税。 这步棋一走,效果立马就显出来了——今年头两个月,中美之间的贸易总额就涨了3.5%,美国卖到中国的东西也多了,那些之前被关税愁得睡不着觉的企业,总算能松口气,不用再天天担心厂子倒闭了。 其实超级大国的底气不光是靠军队和科技,经济能不能活起来更关键。中美是世界上最大的两个经济体,一起干事儿两边都受益,对着干两边都吃亏。 头一任的时候搞什么科技脱钩,看着是想卡中国的脖子,实际上把美国自己的手也捆住了。美国那些企业想跟中国合作搞研发、卖产品,到处都是限制,连创新的劲儿都没了。 等到第二任调整了策略,重新搞经贸磋商,这些企业才看到点希望,觉得日子能过下去了。 能源这块的变化更明显。中美都是用能源的大户,美国有油气,中国有大市场,本来就是天生一对。 之前对着干的时候,两边都难受——美国的油气卖不出去,堆在那儿占地方;中国得花更多钱找别的来源,成本高得心疼。现在不一样了,关税降了,两边在能源上的合作又热起来了。 美国搞页岩油的企业重新接到中国的订单,工人不用下岗了;中国进口天然气的成本也降了,老百姓用能也能省点钱,这才是两边都划算的事儿,哪有比这更好的? 现在关税降了,合作的门打开了,情况总算有点转机。 说到底,当超级大国不是靠到处得罪人,得知道怎么跟别的大国打交道。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还是好多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想绕开中国办事儿,根本行不通。 打了几年贸易战,美国经济也没好到哪儿去,反而丢了市场、坑了企业、还让盟友寒了心——盟友们嘴上不说,心里都清楚跟着美国硬扛没好处。 倒是调整了对华政策,取消了那些不合理的关税,重新坐下来谈合作之后,经济才有点回暖的意思,连国际上的说话分量都回来了。 你看那些数就清楚了:对着干的时候,企业告到法院,贸易逆差也没见小;合作的时候,贸易涨了,企业活过来了,连国际上的影响力都回来了。 这一前一后的差别,明眼人都能看出来。特朗普当了两回总统,总算在磕磕绊绊里搞懂了这个理儿:想让美国接着当超级大国,就得放下跟中国对着干的念头,好好跟中国打交道。 毕竟现在这世界,谁也不能关起门来自己玩,尤其不能跟中国这样的大国天天闹别扭。踏踏实实搞合作,两边都能得好处,美国超级大国的位子才能坐得稳,不然再折腾下去,只会越来越被动。
特朗普突然发文,破天荒承认一件事情 全世界惊呆,中国愿意听!他罕见地承认美国
【8评论】【12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