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太监安德海被杀后,慈禧本来很是愤怒,可在得知安德海死后被扒掉裤子,当街展示,笑着说:“这个事,办得好! 1869年深秋的济南,府衙前的空地上围满了人,刚被斩首的安德海躺在地上,裤子被特意扒开,没人敢大声议论,只有风吹着“奉旨钦差”的残旗哗啦响,谁都懂,这不是普通的斩刑。 要知道安德海的身份不一般,他是慈禧身边最红的太监,连光绪帝小时候见了他,都得客客气气喊一声“安公公”,清朝早有铁律,太监不许出京办差,可他偏敢破这个规矩。 那年夏天,安德海说要去江南“采办龙袍料子”,带着几十号人坐船南下,船帆上绣着“奉旨钦差”,沿途官员必须跪着迎送。 到了德州,知府送两千两白银当路费,他嫌少,当场把银子扔在泥里骂“穷酸”,有人悄悄算过账,安德海这一路收的礼金、字画,加起来值二十多万两白银。 这是什么概念?当时山东一个中等县城,一年的税银也就两万两,他一趟路就赚了人家十年的收入。 更荒唐的是他的排场,船上天天摆酒唱戏,戏子们得喊他“九千岁”,比亲王的架子还大。 京城里早就有闲话,说他是“假太监”,偷偷跟宫里嫔妃有私情,这话传到慈禧耳朵里,她嘴上没说,心里却像扎了根刺。 山东巡抚丁宝桢早就盯着他了,安德海刚进山东地界,丁宝桢就让人摸清了他的行程,等安德海到泰安,丁宝桢直接派兵围了他的船。 一搜就搜出件龙袍碎片,这可是僭越的杀头罪,连亲王都不敢碰,丁宝桢没等北京的回复,三天后,他就把安德海拉到济南街头斩了。 斩完没算完,他特意让人扒了安德海的裤子,对着围观百姓说“让大家看看,这就是违制乱法的下场”,明着是立规矩,实则是破谣言。 消息传到北京,慈禧第一反应是炸了,她把奏折扔给李莲英,拍着桌子骂:“丁宝桢吃了熊心豹子胆,敢动我的人!眼里还有没有我这个太后?” 宫里的太监宫女都吓得不敢喘气,以为丁宝桢要倒霉,可隔天,济南的密报就到了,密报里说,扒裤子示众后,老百姓都看清了,安德海确实是真太监,之前的谣言全没了。 慈禧拿着密报看了三遍,突然捂着嘴笑出声,对李莲英说:“这个丁宝桢,倒会办事!” 也有说法认为,慈禧一开始的愤怒是装给外人看的,安德海早就飘得没边,不光收礼,还敢插手朝政,连恭亲王奕訢都跟她提过“得管管安德海”,她心里早想收拾这个奴才,只是缺个台阶。 丁宝桢这步棋刚好给了她台阶,既按规矩杀了违制的太监,又帮她破了丢人的谣言,保住了宫里的体面,要是丁宝桢只斩人不示众,慈禧说不定真会找他算账,毕竟得维护自己的“宠臣权威”。 安德海死后,宫里的太监们彻底老实了,以前有些太监仗着主子宠信,敢跟官员要好处,现在连出宫买东西都不敢多说话,后来李莲英能得宠,就是记着这个教训,从不越雷池一步。 丁宝桢不仅没被追责,反而升了官,一年后慈禧调他去四川当总督,召见时还拉着他的手说:“你办事顾大局,懂规矩,比那些只会奉承的人强多了。” 他在四川干了十年,修水利、办书院,成了晚清有名的好官,街头的示众慢慢被人淡忘,可留下的道理却实在。 不管多受宠,都不能破了规矩,安德海就是忘了本分,才把自己送上绝路,而办事能兼顾规矩与大局,既解眼前难题,又除长远隐患,才是真本事。 主要参考资料来源《清史稿・丁宝桢传》、《清稗类钞・阉寺类》
庚子事变后,洋人要求清政府处死一批主战派大臣。当名单递给慈禧时,慈禧圈下一个名字
【147评论】【237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