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看完了马伯庸的《大医》。 这部小说分为《破晓篇》和《日出篇》两个部分,根据小说的后记里写的,这部小说是他写得最长的小说,总共80万字。 就这样他觉得小说仍不足以将那个年代,我们所不知的无数仁人志士和他们的故事写进来。 小说写的是1910年到1950年间,一个叫方三响的东北日俄战争幸存者,一个叫孙希的伦敦使馆小跑腿,一个叫姚英子的上海滩烟草大亨家千金小姐,在冥冥之中命运安排的机缘下,以上海红十字会医院为背景,展开的故事。 小说中的四十年,中国经历了辛亥革命,袁世凯称帝,军阀割据,日本侵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这些大事件。 在我们历史书上学到的大事件,落到当时中国每一个人头上,就有可能是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就连上海滩的富贵人家,也不可能不被波及。 但让人动容的,是每个时代,每个让人感觉天塌地陷的节点,总有人站出来,就像把时针往后拨了一下,好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活下来,醒悟过来。 有沈敦和,张竹君这样深谋远虑,推波助澜,搅动局势的大义之人,也有曹主任这样一辈子窝窝囊囊,委曲求全,却在最后时刻宁可牺牲自己也不出卖同事的大忠之人。 还有农跃麟这样能敏锐感知时局,早早觉醒投身革命,始终在敌后做着默默无闻的情报收集工作,却在上海解放前夕,为掩护情报送出,甘愿投身火海的知识分子。 更有原本出身贫寒,被姚英子救助,最后却跟错人,走向跟姚英子相反道路,变成军统的邢翠香。 姚英子,孙希,方三响三个人,或许在年少的时候,彼此之间会生出那么些小儿女的情愫,但在残酷的社会动荡下,却容不得他们儿女情长。 没有爱情的卿卿我我,但他们三个,却是一路相伴,一路成长,最忠诚的战友和亲人,是可以彼此交托性命的生死之交。 这本书,我看得很慢,因为它并不是爽文,不像作者其他小说那样轻松。 而是带着历史的厚重感,带着近在咫尺的硝烟,带着流离失所的人群的无助让人没办法读快。 甚至中途弃读了好几次。 但最终,还是耐心读完了。 或许是因为民国到建国那段历史距离我们太近,让人代入感太强,让人心里沉甸甸的。 我们现今的美好生活,真的真的来之不易啊,并不是突然之间就成功了,而是不断有人在思考,在探索,在实践救亡图存之路。 珍惜当下,过好每一天,就是我们对先贤最大的告慰。
终于看完了马伯庸的《大医》。 这部小说分为《破晓篇》和《日出篇》两个部分,根据
真益随心生活
2025-09-16 22:44:02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