彻底决裂?乌克兰武装部队前任总司令扎卢日内称,如果乌克兰再不停火,一直维持现在的防御策略和资源动员模式的话,俄乌战争可能要持续到2034年。 扎卢日内的这番话一出口,就在乌克兰国内和国际上掀起不小波澜。他不是随便说说,这位前总司令对战场的了解比谁都深,从2014年顿巴斯冲突开始,他就一直在第一线摸爬滚打。想想看,从克里米亚事件算起,这场对抗已经拖了十多年,现在要是再这么耗下去,到2034年正好二十年。 这不是科幻小说,而是基于当前局势的推断。乌克兰军队在人员和武器上都捉襟见肘,俄罗斯那边虽然也付出代价,但底子厚实,经济调整后还能支撑。扎卢日内点明的问题是,乌克兰如果一味守着现有模式,不考虑停火或调整,那战争就可能变成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冲突从2014年算起,已经进入消耗阶段。乌克兰追求的不是速胜,而是长期生存,但当前模式让这种生存越来越艰难。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人员损失太大了。2025年上半年,乌克兰军队损失了约34万士兵,包括阵亡和伤员。年初泽连斯基提到可用兵力88万,到年中可能只剩40万。 逃兵问题更严重,超过40万士兵离开岗位,这个数字甚至超过新招募的规模。为了补缺,征兵年龄降到18岁,但这些年轻人训练不足,就被扔到前线。结果是,前线防线稀疏,一段五公里阵地可能只有12人守着,靠地雷和无人机勉强支撑。这样的部署,面对俄罗斯的卡车冲锋或炮击,防御力明显不足。 武器供应也是大麻烦。乌克兰本土生产能力有限,每天需要1万发炮弹,但2025年前三个月,他们只发射了32万发,而俄罗斯发了48万发。主要靠北约援助,美国每月产量2.8万发,有时从韩国或摩洛哥借调,但总是不够。援助还经常中断,“爱国者”导弹和155毫米炮弹短缺,导致防空漏洞增大,俄罗斯无人机渗透率从5%升到15%。 北约2025年承诺580亿美元援助,但分摊到每天消耗,就显得杯水车薪。乌克兰GDP从2021年的近2000亿美元跌到2022年的1619亿,2023年靠外援勉强回升,但经济压力巨大。北约还要求乌克兰按他们的标准改革军事体系,可前线正缺人缺枪,哪有精力搞这些? 俄罗斯那边呢?他们也受影响,能源出口收入降了,2025年8月石油和燃料出口只有135亿美元,对欧洲天然气出口剩四分之一。但他们转向亚洲,中国买了47%,印度38%,利润虽低,但至少回笼资金。军工工厂加班生产炮弹,人口基数大,1.4亿人里动员潜力比乌克兰高多了。战线长1200公里,俄罗斯每月缓慢推进,夺取少量土地,乌克兰能局部反击,但缺乏足够火力反推。 这种你来我往的拉锯,让战线基本固定。扎卢日内看到的就是这个死循环:乌克兰填人填武器,全靠外部给,但给的不及时不充分。俄罗斯经济虽疼,但还能扛。历史上,苏联打阿富汗十年,丢了上百架飞机和直升机,最后撤军;两伊战争八年,上百万伤亡才停手。现在俄乌类似,谁也打不垮谁,只能慢慢耗。你想想,如果不打破这个循环,十年后会怎样? 扎卢日内的警告不是要乌克兰投降,而是呼吁调整。停火或休战不是认输,而是争取时间建强防御。他强调,从2024年阿夫杰耶夫卡战役后,战争性质变了,俄罗斯放弃大规模突击,转向残酷的阵地战。乌克兰需要长远规划,比如提升本土生产,优化动员,避免过度依赖援助。 但现实是,泽连斯基政府面临国内压力,动员法修改多次,还是执行难。国际上,美国大选后援助不确定,欧洲产能跟不上,特朗普若上台,可能更倾向谈判。这让乌克兰的处境更被动。扎卢日内作为大使,在伦敦的活动也反映了这点,他推动英国增加援助,但也批评西方有时优柔寡断。
彻底决裂?乌克兰武装部队前任总司令扎卢日内称,如果乌克兰再不停火,一直维持现在的
淙淙谈历史故事
2025-09-16 20:47:13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