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8年1月,眼见4架“美军战机”向我方导弹阵地疾驰而来,营长竟连续七次拒绝指

最是一年春好处 2025-09-16 19:57:41

1968年1月,眼见4架“美军战机”向我方导弹阵地疾驰而来,营长竟连续七次拒绝指挥部的命令,始终不肯发射导弹,众人心急如焚。 在1968年1月那个紧张的边境防空时期,四架不明飞机突然逼近阵地,指挥部紧急下令击落,这本是常规应对入侵的行动,但营长却一再抗拒,究竟隐藏着何种真相?这一决定是否会酿成大祸,还是避免了更大损失?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空军多次派飞机进入中国南部领空进行侦察活动,中国空军部队为此加强防空部署,在广西地区布置地空导弹单位负责监视和拦截任务。地空导弹二营驻扎于宁明机场周边,使用苏联萨姆-2导弹系统,该营此前已成功击落多架入侵飞机,积累实际作战经验。营长陈辉亭1950年入伍,早年参与抗美援朝防空工作,后逐步掌握导弹技术,指挥部队在1960年代初击落美军侦察机。 1968年1月23日清晨,天气条件适宜飞行,陈辉亭在阵地附近主持会议时,听到机场方向传来引擎声。他观察到四架歼-6战斗机分成两组从跑道起飞,迅速升空转向东南。飞行部队通常提前通报计划,但前一日无相关通知,陈辉亭记录此事,继续工作。阵地战士进行日常维护,雷达监控空域,指挥线路保持畅通,与空七军指挥所直接连接。 上午8点50分,警报响起,指挥室接到空七军通报:东南方向90公里外,四架美国F-4飞机从北部湾进入中国领空,高度3000米,速度500公里每小时,直奔阵地,下令准备击落。全营进入一级战斗状态,导弹系统启动,引导天线锁定雷达屏幕上四个光点,编队密集轨迹平稳。 陈辉亭联系机场值班室,询问早上起飞的四架歼-6情况,对方否认有飞行记录,并催促执行命令。阵地保持警戒,战士就位调整导弹姿态。飞机距离缩小至65公里,指挥所第二次下达击落指令,陈辉亭要求核实目标身份,同时命令同步跟踪。三枚导弹锁定目标,系统就绪状态灯亮起。陈辉亭查看日志,标注时间距离变化。 第三次命令传来时,飞机接近50公里,指挥所语气加重强调行动。陈辉亭拨通电话,报告亲眼见到机场起飞场景,四架歼-6分两组升空,机身编号可见,要求联系飞行团确认任务。导弹架准备就绪,电路通畅。第四次指令下达,飞机进入40公里范围,陈辉亭激活发射序列,但未下最终口令,回话坚持验证避免误击。第五次命令带有压力,飞机逼近30公里,陈辉亭强调目标高度速度与歼-6相似,不符合美军分散战术,部队保持锁定禁止动作。雷达反馈信号增强。 第六次指令时,距离至25公里,指挥所要求三枚导弹齐射。陈辉亭报告目标盘旋迹象像搜寻任务,下令进入待发模式,弹体准备喷射。哨兵报告目视机影。第七次命令下达,飞机进入17公里射程,指挥所警告追究责任。陈辉亭阻挡发射动作,承担后果。飞机掠过阵地向北转向。几分钟后,指挥所指示停止行动,那些飞机为我军歼-6,执行搜救失联试飞机任务,因紧急未备案导致误判。飞行员安全返回,避免重大损失。 空七军作战处长赶到阵地,致谢二营避免事故。飞行员抵达讨论细节。调查显示,早晨起飞因一架歼-6信号丢失引发,四架飞机紧急出动。陈辉亭未受处分,继续指挥,后获表彰升职。这一事件突出防空识别的重要性,在技术有限时代,个人判断避免了资源浪费。 空军力量当时薄弱,战机和飞行员培养成本高,此举保护了国家资产。陈辉亭的经历成为部队教育案例,强调服从与辨识平衡。 在防空作战中,快速决策关乎成败,此事显示多方核实机制的必要性,避免盲目执行导致损失。陈辉亭的做法虽违反常规,却基于事实判断,体现了责任担当。

0 阅读:81
最是一年春好处

最是一年春好处

最是一年春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