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6月,国军师长黄振涛劝吉星文起义,吉星文说:“我是不会参与的,但老兄大可放心,出卖朋友的事我也不会干的。” 这天,独立360师师长吉星文,正坐在师部发呆时,副官进来报告说:“报告师长!96 军 141 师的黄振涛师长求见,说有万分紧急的事要谈!” 没等吉星文起身迎接,黄振涛已经快步走进屋,反手就把门闩牢牢插紧。 黄振涛压低声音直奔主题:“绍武兄,大局已定了!长江守不住,上海也丢了,老蒋的人都在往台湾跑,咱们在这福建山区还能撑几天?”他盯着吉星文桌上那把卢沟桥战役的功勋大刀,“你当年带着大刀队砍鬼子的时候,可不是这般犹豫不决的人啊!” 吉星文摸着刀柄上的刻痕沉默不语。他想起叔叔吉鸿昌被蒋介石杀害时的惨状,想起南京雨花台那八百个西北军战俘的冤魂。黄振涛扯开军装露出满身伤疤:“台儿庄、常德、衡阳,哪道疤不是为国民党挨的?现在人家拿咱们当擦脚布!”可吉星文终究摇头:“海啸老弟,我要是投共,对得起死去的弟兄吗?」 黄振涛离开时背影萧索,吉星文却不知道这位老友的141师只剩三千残兵、弹药不足半个基数。八月中旬起义消息走漏,黄振涛被围剿部队押往台湾,1970年在狱中用血画出卢沟桥石狮后惨遭枪决。而吉星文带着“受训专家”的嘲讽头衔退守金门,九年后在炮火中殒命——当年卢沟桥的英雄,最终成了内战的牺牲品。 历史给过吉星文选择的机会。他若起义,本可像族叔吉鸿昌那样青史留名,却因对蒋介石虚幻的“知遇之恩”和西北军“宁当战死鬼”的陈旧信条,错失了顺应时代潮流的最后机会。他保全了所谓“不出卖朋友”的义气,却辜负了万千渴望和平的士兵——那些闽南籍士兵被迫离乡背井,最终葬身海峡对岸。 金门炮炸响时,吉星文染血的瑞士怀表永远停在卢沟桥时刻。这两个时间刻度仿佛他人生的隐喻:从抗日英雄到内战炮灰,个人选择在历史洪流前的无力感令人窒息。他守护了军人荣誉的幻觉,却迷失在时代变革的迷雾中。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772团副团长王近山未经请示就伏击日军。战后他带着缴获的香烟找旅长陈赓请罪,避重
【3评论】【25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