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要接盘美国大豆?美国没有收到中国大豆订单,可能失去高达130亿美元的中国大豆市场后,面对美国豆农们急得团团转,美国被曝准备将滞销的大豆转售给日本。 往年这个时候,农场主们早该接到来自中国的大批订单,仓库里的大豆会按照既定节奏装船发运,换来稳定的收入。但今年不同,从年初开始,中国买家的订单就没再出现过,看着仓库里越堆越高的大豆,不少农户愁得睡不着觉。 这种冷清背后,是美国大豆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持续萎缩,从曾经占四成的鼎盛时期跌到了如今的不足两成,而巴西大豆则趁机填补了空缺,已经稳稳坐上了中国最大大豆供应国的位置。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并不复杂。这些年美国频繁调整对华贸易政策,关税的大幅波动让中国进口商不得不重新考虑供应链的稳定性。巴西凭借更低的生产成本和更稳定的贸易环境,逐渐成了更可靠的选择。 数据显示,巴西大豆的种植成本比美国低了将近四分之一,再加上汇率优势,价格上的竞争力越来越明显。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大豆进口国,自然会选择性价比更高的供应来源,这直接导致美国豆农面临着可能高达 130 亿美元的市场损失,相当于断了一条重要的财路。 眼看国内库存积压,价格一天天往下掉,美国各方开始急着寻找出路,把目光投向了日本。这其中,内布拉斯加州的动作最引人关注。作为美国大豆主产区之一,该州 93% 的土地都是农牧场,大豆产量在全美名列前茅,当地经济对农业的依赖度很高。 州长皮林亲自带队访问日本,目的很明确,就是希望能把滞销的大豆推销出去。他打的算盘是推动日本扩大生物燃料生产,用大豆作为原料,这样就能消化掉大量库存。 日本这边的态度显得有些微妙。政府确实在考虑增加美国大豆的进口量,尤其是在清洁能源领域寻找新的用途。按照规划,到 2030 年日本所有航空公司使用的燃料中,要有 10% 是可持续航空燃料,也就是 SAF。 铁路系统也在跟进,JR 西日本已经开始试运行生物柴油列车,计划到 2025 年度正式投入使用。这些政策都为大豆的工业用途打开了可能性,也给了美国方面一些希望。 但实际操作起来并没那么容易。日本长期以来进口的大豆主要用于食品加工,像豆腐、酱油这些日常消费品对大豆的品质有特定要求,而美国这次滞销的大豆品种未必都能满足。 要转作生物燃料原料,还得建立新的加工体系,这需要时间和资金投入。更重要的是,日本现有的生物燃料产业规模还很小,主要依赖玉米基乙醇,突然要消化大量大豆,产业链恐怕难以承受。 背后的政治因素也不能忽视。日美近期一直在关税谈判中拉锯,日本把增加农产品进口当作谈判筹码,这让大豆贸易掺杂了更多政治考量。自民党干事长森山裕虽然表态可以考虑增加进口,但也只是说 “稍微增加”,语气里透着谨慎。毕竟日本农业团体对进口农产品一直很敏感,大规模增加美国大豆进口可能会引发国内反对声音。 从美国这边看,转向日本实在是无奈之举。过去几十年,中国市场一直是美国大豆产业的支柱,一半以上的出口都销往中国,形成了稳定的产业链条。 如今订单流失,不仅农户收入锐减,连相关的种业公司、物流企业都受到波及。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被认为是主要诱因,中国被迫采取反制措施后,进口商为了规避风险,只能加速转向巴西等替代来源。这种市场格局的变化一旦形成,再想逆转就没那么简单了。 巴西大豆的崛起更让美国豆农感到压力。除了成本优势,巴西近年来还在不断改善运输基础设施,降低出口物流成本。相比之下,美国大豆的种植成本逐年上升, 肥料、农药、机械维修等费用都在增加,竞争力越来越弱。在这种情况下,即便日本愿意接手一部分库存,也很难弥补中国市场的损失。 日本企业的态度也很关键。虽然政府层面释放了合作信号,但实际采购还得看企业意愿。生物燃料的生产需要配套技术和设施,短期内很难快速扩张。 JR 西日本的试运行列车每天只有 3 个班次,这种规模对于消化美国滞销大豆来说,几乎是杯水车薪。更何况国际市场上还有其他选择,巴西同样可以向日本出口大豆,价格上可能更有优势。 这场大豆贸易的风波,本质上是全球供应链重构的一个缩影。美国因为政策失误失去了重要市场,试图通过政治手段寻找替代渠道,而日本则在自身能源转型和外交考量中权衡利弊。 对于美国豆农来说,就算能把部分大豆转卖给日本,也只是权宜之计。中国市场的流失不仅意味着眼前的收入损失,更可能导致长期的产业萎缩,毕竟农业生产的调整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见效。 现在,内布拉斯加州的仓库里,大豆还在堆积;日本的生物燃料工厂,还在等待政策和资金的支持;而巴西的农场主们,正忙着扩大种植面积,巩固在中国市场的地位。
日本要接盘美国大豆?美国没有收到中国大豆订单,可能失去高达130亿美元的中国大豆
流水梦寒月影
2025-09-16 18:03:47
0
阅读:344
用户10xxx38
小日本也可以全部买过来,再打5折卖给我们,为了干爹就亏钱免灾吧!谁叫他自己勃子上还拴着链子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