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了大谱!湖北,一小伙乘高铁时发现座椅的坐垫没了,跑了好几个车厢,都没有找到,无奈之下,只好先坐其他的位置,谁料,在坐下去没多久后,他就看到旁边的两个大妈,竟从麻袋里掏出了坐垫,小伙瞬间就懵了! 9月15号,高铁刚驶离武汉站,车厢里还满是乘客找座位的脚步声。 小李攥着11车3F的车票,却在自己的座位前愣住了。 暖黄色的车厢灯光下,其他座位都铺着整洁的蓝色坐垫。 唯独他的座位光秃秃地露出金属骨架,在初秋的车厢里格外显眼。 他反复核对车票上的信息,又抬头看了看行李架上的座位标识,没错,就是11车3F。 周围乘客陆续落座,座椅弹簧发出轻微的挤压声,更衬得他站在空铁架前的尴尬。 一开始以为是自己眼花,揉了揉眼睛再看,铁架上残留的卡扣痕迹清晰可见,显然坐垫是被人刻意拆走的。 因为正值上车高峰,过道里堆满行李箱,乘务员正忙着疏导人群,他喊了几声都没得到回应。 旁边座位的阿姨见他站着,热心地帮着四处张望,说可能是列车检修后没装回去。 眼看发车时间快到了,阿姨指了指前排的1C座位:“先坐这儿吧,等乘务员有空了再问。” 小李道谢后坐下,注意到原本坐在这儿的两位大妈起身时,拎着一个鼓鼓囊囊的化肥袋。 袋子沉甸甸地坠着,发出布料摩擦的窸窣声。 列车平稳行驶后,小李起身想去茶水间接水,路过车厢连接处时,瞥见那两位大妈正蹲在地上摆弄着什么。 其中一位正从化肥袋里往外掏东西,蓝色的边角露出来时,小李的心猛地一跳。 那颜色和纹路,和自己座位上的坐垫一模一样。 他放慢脚步悄悄观察,只见大妈熟练地拍打坐垫上的灰尘。 另一位则指着11车3F的方向说着什么,两人脸上带着心照不宣的笑意。 这场景让小李又气又急,他快步走上前说明情况。 两位大妈见状有些慌乱,手里的坐垫差点掉在地上。 起初两人还辩解说是捡来的,直到小李指出坐垫边缘有个磨损的小缺口。 和他早上候车时注意到的特征完全吻合,她们才没再说话,默默地把坐垫递了回来。 后来乘务员巡查经过,小李特意把事情原委反映了一遍。 乘务员记录时说,高铁座椅的每个部件都有严格的安装标准,随意拆卸确实少见。 当他把坐垫装回原位时,小李发现卡扣已经有些松动,需要用力按才能卡紧。 他这才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 高铁座椅可不是普通椅子,每个坐垫都通过精密结构与承重框架连接。 既要承受乘客重量,还要在紧急制动时提供支撑。 而且按照行业标准,这些座椅要经过10万次耐久性测试才能投入使用,擅自拆卸很可能影响安全性能。 这事被发到网上后,评论区瞬间炸开了锅。 有网友调侃说:“还好大妈拿的是坐垫,这操作要是再升级,下次可能得把车窗卸下来带走了。” 更多人好奇的是“怎么拆下来的”,要知道高铁座椅为了防松动,卡扣设计得相当牢固,没点力气和技巧还真办不到。 有铁路工作人员在评论区科普,这种行为已经涉嫌破坏交通设施,之前就有类似案例因为破坏公共设施被处罚。 不过也有网友提到,现在高铁上的不文明行为确实不少见。 前阵子还有人脱鞋把脚翘在小桌板上拉伸,被乘务员劝阻了好几次。 更有人晒出一次性座椅套的订单截图,说看到这些新闻后心里发怵,宁愿自己多带装备也不想坐“裸奔”的座位。 但这些讨论里,最刺眼的还是“中国大妈”的标签,仿佛所有长辈都会做出这类事情。 其实在小李反映情况时,乘务员就说过,大多数乘客遇到问题都会第一时间联系工作人员。 就像上个月有位老人不小心把水杯洒在座位上,还特意找乘务员要来清洁剂一起清理。 大妈们可能觉得拆个坐垫不算大事,却没想过这种行为既破坏了公共财产,也让“有座票变无座”的荒诞剧情真实上演。 真正的出行便利,从来不是靠占小便宜得来的,而是需要每个人像爱护自家物品一样对待公共设施。
“出门不占便宜就是亏?”湖北武汉,一名男子乘坐高铁,他买的是11车3F的正座票,
【26评论】【13点赞】